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关于溺水的6大误区,务必注意
为什么溺水事故
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发生?
这跟我们认知上的
一些误区也有关系
关于溺水的错误认知
会增加溺水事件发生的风险
下面6大误区一定要注意

NO!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一定要注意!
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分析,有一部分人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水下的世界是复杂的,特别是野外水域,种种意外让游泳技能无法施展。

NO!有句古话“盆底子的水都能淹死人”,这话一点不假!人之所以能被水淹死,其实主要是水堵住了口鼻,导致不能正常呼吸。
人在浅水里溺亡,一般有两种情况:1.孩童误落“浅水”中,自己没有能力自救,这种事件多发在家里,如孩子栽进浴缸、水桶里溺亡。

2.大人落入“浅水”后,因为惊慌失措,胡乱自救而忘了站起来脱困,曾有案例一成年人在泳池浅水区里溺亡,最后发现浅水区水才到该人腰部高。
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溺水者掉进水里后,会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我们的第一反应,大部分会是上前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搭上了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因为手拉手结成“人链”后,一旦其中有某个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更多人都落入水中,从而导致群死群伤事件。所以,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
救援溺水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我们要找大人来帮忙,并立即报警。

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脑部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太可能被救活的。救援溺水者,要争分夺秒,抓住最早期的黄金救援时间。救助越及时,被救活的几率越大!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溺水“急救法”:把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颠簸,或者干脆倒背着溺水者跑……这种“控水”方法真的能救回溺水者吗?
其实这种控水法一点也不靠谱。对于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反而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增加窒息风险。
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控水会延误救人的黄金救援时间,同样也会导致误吸,增加死亡率。此时真正要做的是用心肺复苏,争分夺秒地施救。
错误的认知
往往会增加溺水悲剧发生的风险
所以一定要警惕
防溺水的关键还在“防”
谨记“四知”与“六不”
↓↓↓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