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情况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4-07-16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4856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1269”行动计划实施一周年大盘点①

发布日期: 2024-07-16 15:07
字号: 〖大 小〗

我省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迈出新步伐
——写在“1269”行动计划实施一周年之际
今年1月至5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出全国平均2.7个百分点,列全国第7位、较一季度前移10位;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高出全国平均2.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在当前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问题,工业经济运行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速全国排位稳步前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形好看、势头足”的态势,殊为不易,足以彰显江西统筹制造业发展的“质”与“量”成效明显,也是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引领全省上下,集中力量资源,创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最好实证。

坚决践行

“江西要强起来,工业必须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江西考察时,对我们提出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赋予了江西发展新定位、新使命,同时还强调“江西要强起来,工业必须强起来”,要求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江西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多变性上升,需求不足、投资不振、预期弱化等矛盾问题交织叠加。如何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找到可以确定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成为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江铃集团新能源富山整车基地。资料图

省委、省政府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江西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省产业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创新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几年工业发展的总体方向、重点任务、具体路径。相较以往,“1269”行动计划不再一味地追求规模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加注重工业内涵式发展,将工业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协同并进。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全面提升江西工业动力、质量、效率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水平。这些既体现了江西工业还需量的继续积累,更彰显了江西工业要有质的有效提高,刷新了工业新认知,厘清了工业新理念,更加重要的是扣准了江西工业新阶段新的发力点、主攻点。可以说,“1269”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益探索,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工业经济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致胜法宝”。

大力实施“1269”行动计划

实现良好开局

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1269”行动计划决策部署后,全省上下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呼应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各重点产业链链长和各地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专班推进,省直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协调联动,推动“1269”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实现良好开篇。值得点赞的是,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我省制造业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整体竞争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江西吉利生产车间。全媒体记者 许玉宸 摄

——提升产业链式集群水平成效明显。坚持链群融合,以链壮群、以群强链,促进链内、群间、链群协同发展。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创新取得突破。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开展链主企业遴选,发布58家链主企业名单;链长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与链主企业开展常态化互动,帮助链上企业化解一批困难。探索“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基金组建并运行;支持链主企业联动链上企业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平台体系。实施链式集群提升行动进展明显。推进集群现代化治理,出台《江西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管理办法》,支持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加快建设,力争先进铜功能材料、光伏、锂电、航空等优势集群争创国家级。分类别、分区域举办产融、产销、技术、人才对接活动,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整体能级提升。截至目前,全省产业链链长制问题办结率超过八成,有效开展推动了一批产销对接、产业链招商、产融对接、人才对接等活动,有力支撑了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产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升。

景德镇诚德轩瓷业有限公司。资料图

——重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明显。今年2月20日,省政府召开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对全年细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作了具体安排。省工业强省办及时制定印发了“1269”行动计划“1+12”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主要目标和27项重点工作任务。各地也通过制定工作要点、召开推进会、组织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对贯彻落实“1269”行动计划进行了细化落实。紧扣“1269”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要求,全省上下分领域、分产业链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组建了先进铜功能材料、先进光伏新能源、锂电新能源三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第二批制造业重点行业产业基础调查与研究;出台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24条,支持“赣出精品”应用推广、扩大影响力;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省委、省政府明确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挂帅”工程,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推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两年工作计划和“11条”支持政策,统筹30亿元资金支持“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点、线、面”综合发力,加快提升江西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梯次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大力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组织“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着力推动涉企问题和困难有效加快破解。

江西共晶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料图
——统筹优化推进服务生态建设明显。加强政策供给。深化“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制定印发支持锂电、LED等更有针对性的专项产业政策措施。先后确定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2649家,迅速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择优选择2至3个园区,开展财政资金对制造业重点产业供应链金融奖励试点。加强要素服务。开展重大项目暨“1269”行动计划用地报批攻坚行动,省级统筹倾斜保障一批用地指标。出台“两高”项目管理目录,优化我省“两高”项目范围。推动普通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调整,超七成的申报新增本科专业与重点产业链紧密相关。加强金融服务。出台金融支持“1269”行动计划若干措施,发布产融合作“白名单”企业1279家。加强帮扶服务。加强宣传推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设宣传专栏、推出系列解读,组织力量到各地各有关单位宣讲,在全省持续营造落实“1269”行动计划的浓厚氛围。

强化“五链融合”推动

“1269”行动计划走深走实

全面实施“1269”行动计划一周年表现不俗,为“1269”行动计划的全面如期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还需接续用力,久久为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加快延伸产业链,全面畅通供应链,聚力提升价值链,构建完善政策链,压紧压实责任链,一步一个脚印推动“1269”行动计划“愿景图”转化为“实景图”。

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全媒体记者 许玉宸 摄

——要强化链群思维抓发展。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细分领域优势产业链,推动链群协同、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出台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抓好抓实链主企业建设,引导支持链主企业开放协作配套链和供应链,鼓励中小微企业融入链主企业协作配套链条。出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产品迭代。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点、线、面”精准发力,促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扎实开展装备制造、石化化工、建材、纺织服装、医药等产业基础能力调查,编制形成产业基础再造目录和产业技术清单、重点企业培育清单、重点产品“揭榜挂帅”攻关清单等“一目录三清单”。

晶能光电打造LED“中国芯”。全媒体记者 许玉宸 摄

——要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强产业链内、链间、链群联合技术攻关,实施一批基础再造项目,集中资源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力推进产业对接、产销对接、产融对接、人才对接等合作,精准强链补链畅链固链,重点推动铜、化工、新能源与电子信息、汽车、建材等跨产业对接。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大宗消费,加大“赣出精品”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扩大赣产工业品出口。用好落实“1269”行动计划例会制度,既抓好面上工作整体推进,又抓好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专题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对照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全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1269”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价机制。

——要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务实抓好升规入统,推动已完工项目尽早达产满产、计划完工项目尽早竣工投产。重点关注铜价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波动、出口下滑、外贸订单转移、企业外迁等各种影响,前瞻性研究建议对策。进一步发挥省领导联系帮扶企业、企业特派员大走访等机制,持续开展“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常态化帮助企业拓市场、稳生产、强预期。建立重点企业救济制度,强化土地、资金、人才、能源、能耗、市场等方面要素保障。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