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五公开>>决策公开>>发展规划
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1-05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7522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市场监管局“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1-05 14:50
字号: 〖大 小〗



未来五年,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事业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着力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牢牢守住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底线,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助推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建设大美庐山作出新贡献。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重点围绕“准入不准营”、市场主体退出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向纵深拓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认真落实分类管理,通过“照后减证”实现“减证便民”。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根据上级要求,动态更新“多证合一”目录,积极推进“证照联办”升级,继续降低企业准入成本,实现企业开办更加优质高效。进一步推进企业注销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解决企业注销难、退出难问题。继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名称登记、“一件事一次办”等企业准入便利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巩固和扩大党在非公经济组织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中的覆盖面,综合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六稳”举措、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主动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后续“许可”办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助力企业发展。

二、全面加强监管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一)深入推进竞争执法工作。不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指导全区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实施。严格对照审查标准,对历年出台的涉及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防止出现排除、限制竞争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把公用企业、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作为监管重点,对全区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讯、保险、殡葬等公用企业经营行为集中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滥收费用、强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强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垄断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二)不断加强网络市场监管。通过“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全面整治网络市场,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和安全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严厉查处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突出违法问题。通过大力整治,促使网络经营者违法失信成本增加、责任意识得到强化、网络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受到遏制、网络商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网络交易信用环境显著改善、网络消费信心不断增强、网络创业创新热情进一步增强。规范网络经营主体,落实网店实名制。

(三)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提高市场主体信用公示意识。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有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提升科学化监管水平。加强信用约束机制,提升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效能。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合力。依托“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牵头归集共享部门的相关信息,切实推进实现全各行政部门间的企业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初步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落实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自我纠错、重塑信用。

(四)加强价格监管执法。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检查。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强水电气、教育、医疗、电商、物业、停车等民生重点领域价格行为监管,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百姓合法权益。聚焦社会热点、重要节点,突出抓好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处理价格投诉举报,疏解价费矛盾,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建立和完善纠纷案件快速调处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侵权案件行政调处前置制度,继续开展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构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切实加强维权援助,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诉中委托调解。

三、牢牢守住“三大安全”底线,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是推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我有关意见精神,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二是建立完善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刑衔接、案件会商、联合督办等制度。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三是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落实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相关制度,形成科学完备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安全监管体系。四是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三种抽检的定位更加清晰,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推进合理运用第三方力量对食品生产经营高风险单位进行专业检查,提升监管效能,推进食品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药品和疫苗监管力度。落实新修订的疫苗管理法,对疫苗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中药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开展互联网制售假药、中药饮片、无证经营与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添加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主体的安全责任,构建多元、和谐的社会共治格局。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机制,建立企业直接报告制度。

(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重点工业产品、重要消费品、涉学涉童产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五个监管重点,全面提升质量监督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效能。坚持从源头抓起,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分类监管,严格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加大质量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向公众提供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加强生产与流通领域监管联动,更加突出流通领域抽样,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全面提高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工作举措,完善监管基础,严厉查处企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一单四制”的要求,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综合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督促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推广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全覆盖,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监察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安全监察人员履职能力水平。加强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来化解人机比矛盾突出问题。

(四)加强消费维权体系建设。畅通12315消费维权渠道,实现便民利企、高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为一体的共治格局。开展放心消费环境创建活动,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消费氛围。

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品牌战略取得跨越式发展

(一)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围绕质量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严格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从源头提高质量水平,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发挥优势企业的质量示范作用。以质量提升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质量帮扶活动,健全质量奖励制度,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强化质量激励作用,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完善质量标杆培育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强和改善质量监督管理,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坚决维护质量安全。推动质量社会共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夯实质量基础支撑。增强计量保障能力,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指导经营者自愿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开展自我承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示范单位的培育方法,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主动减少计量欺诈、计量作弊等行为。发挥经营者依法使用计量器具的主体作用,强化经营者知法守法的主体责任,培养经营者自律意识,努力提升经营者诚实守信的自觉性。探索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加大对企业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以科技提升,标准引领,提高产品质量。持续加大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检验检测行为,确保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全区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水平,提升判定能力,为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坚持围绕庐山特色产业抓培育。培育和壮大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商标品牌。继续落实上级部门发明专利扶持奖励政策,加大级奖补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对授权、实审发明专利和发明专利研发投入的企业兑现奖补政策,激发高新企业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深入企业调研,采用回访、座谈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报指导。扎实推进企业动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积极引导帮扶有融资需求企业开展多渠道融。

五、驰而不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抓政治理论学习摆上突出重要位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依规管理、从严治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班子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为推动我市场监管工作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政治保障。

(二)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监管业务学习和培训,自觉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上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学习与工作做到双促进,切实将学习成果作用于市场监管工作的创新发展上。用制度机制规范学习责任、学习考评和成果转化,为推进学习型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围绕“六稳”“六保”方针政策,主动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紧跟重点项目靶心不偏、服务企业标准不降、强监管优审批力度不减,为大美庐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依法行政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征求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的规定。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和制度,规范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等登记审批程序,规范立案、调查取证、审核、告知、听证、集体决定等行政处罚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审慎行使执法权,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正确采用行政手段和措施,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逐步扩大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强化评查、考核和问责相结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法治监管保障水平。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国家宪法日等纪念日开展普法活动,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电脑以及各项执法装备、仪器的管理和使用,为市场监管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提升监管执法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强能力建设投入,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市场监管工作宣传和舆情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市场监管工作的实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五)强化廉政建设。坚持把抓党风廉政建设摆上突出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抓紧抓实抓好。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纪律意识和履职能力,打造市场监管铁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11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