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五公开>>决策公开>>发展规划
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0-04-28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1564288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2020年行动计划

发布日期: 2020-04-28 09:00
字号: 〖大 小〗

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

发展的2020年行动计划

为推进庐山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山上山下和产业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赣府厅字〔2019〕39号)文件精神和庐山市委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围绕改革创新,立足攻坚克难,不断强化“大资源、大景区、大产业、大市场”观念,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为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争得庐山市应有地位而奋发努力。

二、主要目标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到2020年底,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有力推进,山上山下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次稳步增长,庐山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重点工作

(一)克难推进国有文旅资源资产整合。

一是成立庐山市环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全面摸清全市范围内国有经营性文旅资产及闲置资产底数的基础上,将相关资产和文化旅游公司、文化旅游公司观音桥分公司、星子县旅游总公司、桃花源文旅公司等企业以兼并、重组、划拨等方式注入集团公司,实行“大集团”运作。(责任领导:刘婕;责任单位:市鄱湖办、市国资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是成立环山旅游管理机构,配合庐山体制深化改革,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政策,整合市鄱湖办、原星子县旅游局、秀峰园林管理处、桃花源管理处、旅游质量监督所等管理机构,负责环山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责任领导:杜方乔;责任单位: 市委编办、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市鄱湖办)

(二)克难推进秀峰、太乙村景区经营权清理,盘活桃花源景区。

一是继续实行四套班子项目包挂领导兼任组长的小组负责制,小组成员依照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充实。二是建立攻坚克难推进机制,在巩固好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再梳理,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工作进度表,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力破解清理难题。三是积极主动,依法依规展开谈判。拟订秀峰景区和太乙村景区经营权回购合同,筹措回购款,定期调度推进情况。四是拓宽融资渠道,集团公司做好景区并购、改造提升的融资工作。(秀峰责任领导:袁勇、左敏;责任单位:秀峰清理工作小组;太乙村责任领导:袁勇、傅经生;责任单位:太乙村清理工作小组)五是盘活桃花源景区,探索“资源、资产变股权”,“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方式盘活村民宅基地、林地、耕地、房屋等资源资产,打通督里钱家至仰天坪登山步道。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合作的方式推进天下第一泉、《桃花源记》第一地、庐山第一谷资源大整合,品质再提升,产业深融合。(责任领导:刘婕;责任单位:温泉镇、市鄱湖办)

(三)克难推进温泉转型升级。

一是对照标准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淘汰一批停滞企业,转型一批低效企业,升级一批实力企业,走出现有困境。二是成立庐山温泉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购淘汰企业,兼并重组低效企业,培育合作实力企业,实现温泉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运营。三是编制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昌九高铁庐山南站设站为契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利用同期双向发展拓展空间,整体推进温泉旅游度假区以温泉水疗、养老养生、保健理疗等康养优势及董奉杏林文化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丰富旅游业态。(责任领导:程剑;责任单位:庐山市高铁新区建设和温泉项目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温管会、温泉镇)

(四)调整“三条控制线”,实施“三大项目”,打通山上山下融合通道。

一是调整“三条控制线”。结合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相关部门全力争取上级支持,统筹调整庐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控制线,破解环山各景区建设发展的瓶颈障碍。(责任领导:赵木林、邹金才;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二是改造提升太乙索道。坚持整合清理与改造提升并举,通过边清理边申报的方案,在原太乙索道的基础上,升级制式,改造成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索道,将索道延伸至观音桥景区,力争12月底获得升级改造建设批复。(责任领导:刘婕;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东牯山林场、市文化旅游公司)三是启动防火通道项目。制定和申报庐山防火体系建设方案,经省、九江市相关部门批复后启动含鄱口至太乙村防火通道建设项目。(责任领导:赵木林、邹金才;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东牯山林场)四是恢复庐岳古道。启动观音桥至太乙村古道沿线及主要景点规划设计,在原古道的基础上,一期恢复观音桥至栖贤寺、太乙村至含鄱口古道,二期恢复栖贤寺至太乙村古道,三期沿长虹港恢复观音桥至峰德新区古道。重点突出太乙村门户作用、观音桥环山及山上山下联动交通枢纽作用、卧龙岗户外运动及野奢生活作用。(责任领导:刘婕、左敏、傅经生;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公司)

(五)合理利用环湖资源,启动落星墩项目。

一是由市文化旅游公司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启动我市鄱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布局观鸟游、花海游、湿地游、沙洲游、野战游、夜趣游等业态。二是以落星墩为核心,整合十里湖岸线、流星山、七夕公园、牛粪墩、紫阳堤等旅游资源,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开发水上体验游、草原风光体验游、流星山野战基地、夜趣鄱湖等项目,补齐水域旅游短板。三是启动落星墩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含核心岛上提升、岸上游客服务设施工程),做好项目立项、施工图设计、可研及预算编制、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力争12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责任领导:刘婕;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公司、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港航局、南康镇、白鹿镇、星子镇)

(六)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一是加强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接,了解创建流程、政策,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二是依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南》的相关要求,聘请一流设计团队编制《庐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三是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验收认定中所需材料目录制定可行的创建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四是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以现状为基点,整合全市区域内各种资源,逐条进行查漏补缺,实现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和全区域管理,力争创建期内各项建设内容达到验收标准。(责任领导:刘婕;责任单位:市鄱湖办等有关部门)

(七)深耕“庐山天下悠”品牌,加强经营管理。

一是以宣传营销“招客”。积极筹划举办重大赛事、活动,提升公众对庐山品牌了解和旅游兴趣;通过广告、推介会、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及时推广庐山旅游的亮点、热点和燃点。二是以精品线路“引客”。 把景区、度假区、公园、亮点景观、特色文化等相结合,推出一批面向不同客源市场、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精品线路,既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又为其他服务业创收创造条件。三是以规范管理“留客”。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加强部门联动合作,营造安全、文明、诚信的旅游氛围。积极打造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实现对旅游产业的智慧管理、对旅游企业的智慧营销和对广大游客的智慧服务。加强旅游企业规范管理,加大旅游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责任领导:刘婕;责任单位:市鄱湖办、市文化旅游公司)

四、强化工作保障,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婕任组长,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袁勇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左敏、傅经生,市政协副主席熊钟友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研究部署,督促指导落实,着力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部署的重点任务定期通报落实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鄱湖办,负责牵头各项工作。

(二)强化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争取获得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在项目用地、规划、申报、建设等方面加快审批速度,加大协调力度,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统筹用于宣传营销、品牌创建、人才培养等。加强金融扶持,鼓励各金融机构与各旅游项目合作,建立项目信贷审批绿色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推行旅游项目“点状供地”政策,对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列入市重大项目调度。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