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2020年振兴文卫教体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九江市、庐山市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卫教体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庐山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构建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坚定文化自信。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奋力推进健康庐山建设。以教体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为目标,服务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九江市中等行列,教育贡献度大幅提升。
二、工作举措
(一)以文化强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振兴发展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展示庐山文化底蕴,促进文旅融合。一是启动综合性文化场所建设。2020年完成综合性文化场馆立项、选址、招投标等前期工作,2021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二是2020年在南康古城项目范围内建造一座文化大舞台,年底前完成华林镇、蛟塘镇两座乡村百姓大舞台建设。
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立足庐山市优势文化资源,加大我市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力度,深入挖掘庐山特有文化资源,2020年完成中国民间艺术特色小镇(蛟塘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蛟塘镇建设文化艺术广场(含群众舞台、西河戏展示馆),挖掘集镇民间文化配套产业,展现集镇艺术风格。
3.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继续实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庐山文化特色的佳作开展“送戏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搭建网络文艺创作和传播平台,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网络艺术佳作。
4.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继续开展乡村非遗线索普查,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和保护。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定期评选公布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加大对乡村优秀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广泛开展非遗传承传习活动,组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2020年底前完成以金星砚为代表的非遗进科创园项目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发展农村广场舞队、“西河戏”等民间文化队伍。
5.加强文物保护利用。2020年全面启动“国保”紫阳堤维修项目,与落星墩旅游开发项目和南康古城项目相衔接,恢复南门、南康府古城墙,将紫阳堤打造成一处文化旅游景点。
6.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扫黄打非”工作,落实各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求,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健康、向上、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二)以提高医疗救治为抓手,全面振兴健康庐山事业发展
1.强化“两院”功能建设。认真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5号)精神,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二级甲等中医院建设,按照适度超前标准规划设计,2020年底前完成主体封顶。打响“庐山杏林”品牌,适时启动董奉纪念馆和杏林文化展示馆建设。扶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按上级要求逐步完成市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推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2.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转变基层卫生人员招聘条件,从重学历变为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重点招录工作人员,建立奖优罚懒机制,激励乡镇卫生院干事创业积极性。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新建)3所乡镇卫生院,三年内所有卫生院完成改造提升,全面实现乡镇服务能力标准化水平。
3.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2020年城市管理水平和各项指标达到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并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健康教育宣传,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2021年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4.加快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按省“两纲”要求,全力保障妇女儿童医疗权益和计划生育对象政策落实。适时启动庐山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强化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谋划建设1个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利益导向工作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开办托育机构,加强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
5.推进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加大传染病区、核酸实验室、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等基础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升防控能力。加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法治化建设,坚持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的同时必须管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联防联控服务网络和监管网络。推进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
(三)以教体优先为基本,全面推进教体事业振兴发展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建立城市新开发区域幼儿园同步配套建设机制,着重解决公办学前教育学位不足问题,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一是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城区启动并完成第二幼儿园、城东三期配套幼儿园建设,乡村完成温泉中心幼儿园、华林中心幼儿园建设,启动并完成蓼南乡黄鸠垅公办幼儿园建设。二是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常规管理,加强指导和规范管理,通过开展幼教观摩、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为民办幼儿园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的平台。三是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增加公办园师资编制和人员,重视业务培训,强化幼教队伍思想素质提升。强化幼儿园内部管理,加大安全卫生监管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
2.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一是实施“大班额”消除计划。建立与庐山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满足群众对教育设施的需求,完成峰德九年制学校、温泉中小学建设,启动第二小学改(迁)建工程,解决班额过大的问题。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加强党史、国史、军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发特色地方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建设。用好用活校内校外两个资源,让校内的课堂教学、校外的实践教学互为促进。三是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继续做好“控辍保学”,确保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5%和1%以内,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零辍学。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着力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在一小新校区、三小、三中等学校进行试点,推动“梦想课程”“梦想课堂”建设。
3.普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新高考及相关配套改革的经费投入,完成一中三期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普通高中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队伍、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发展指导、教师评价所需的信息化平台等资源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做到大体相当,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4.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多馆合一的体育综合基地,以室内网球馆、羽毛馆、篮球馆等为重点,将少年儿童体校训练场所一并纳入。完成4片社会足球场建设,加快海会小学、峰德九年制学校足球场地建设,推进新一小、市三中等足球场地向社会开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庐山市2020年振兴文卫教体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调度全市文卫教体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和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推进组织、协调、统筹、督促、考核等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全市文卫教体事业振兴发展,明确推进措施、推进时序、具体责任人,紧盯抓牢、主动作为、全程跟进。文广新局、卫健委、教体局要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各相关部门、乡镇要按照实施意见落实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市文卫教体事业振兴发展。
(三)加强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庐办字〔2020〕1号文件精神,定期对各项目标工作任务和项目建设进度进行督导检查,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一年一考核”的督查调度机制,着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庐山市振兴文卫教体事业发展领导小组
2020年3月17日
附件:
庐山市振兴文卫教体事业发展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卫教体事业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庐山市文卫教体事业振兴发展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曹英华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李 勤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陈 峰 市信息中心主任
周 辉 市发改委副主任
付端鸿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钱星明 市教体局局长
郭东山 市文广新局局长
欧阳君 市卫健委主任
陈维林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唐 亚 南康镇镇长
徐会明 牯岭镇镇长
叶 鹏 海会镇镇长
熊柏青 白鹿镇镇长
刘 健 温泉镇镇长
宋子强 星子镇镇长
程新春 华林镇镇长
王先平 蛟塘镇镇长
宋 岑 横塘镇镇长
程李青 蓼南乡乡长
张 斌 沙湖山管理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郭东山、欧阳君、钱星明任办公室副主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