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五公开>>决策公开>>发展规划
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9-08-29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1007148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 2019-08-29 10:15
字号: 〖大 小〗

市一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四次会议文件

庐山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市发改委主任  王中信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我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九江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庐山市委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大美庐山、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四大”发展战略,扎实巩固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开局,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指标增长有序,发展态势渐趋平稳。据统计,1-6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45.71%,同比增长8.5%;完成财政总收入14.98亿元,占全年任务60.2%,同比增长7.3%,圆满实现财政“双过半”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4亿元,同比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6976万美元,同比增长1.07%;外贸出口5264万美元,全市排名第9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494元,同比增长7.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704元,同比增长8.3%。在经济总体下行环境下,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势产业动能释放,庐山品牌华丽唱响。旅游业、工业、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齐发力,不断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扩大了庐山名片影响力。旅游基础提升蓄力。围绕“庐山天下悠”主题,进一步做大做强庐山旅游品牌。 稳步推进景区管理服务平台电子化应用,“智慧庐山”建设基本完成与阿里巴巴的智慧化合作软硬件对接,覆盖面已初具规模;山南景点提升改造加速推进,重点挖掘旅游内涵,启动了观音桥、桃花源、三叠泉、秀峰等景点打造,游客好评度明显提高;大庐山宣传营销彰显活力,庐山半程马拉松赛成功入选央视体育频道直播;承办了中国庐山首届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和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万人品茗”“媒体采风”“茶文化论坛”等重点活动,受到境内外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庐山知名度远扬四海;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1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2%,旅游总收入208.56亿元,同比增长13.8%。工业集聚转型助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产业大融合、项目大建设。不断夯实园区基础配套,加快改善园区环境,金鹿大道、神灵湖大道等园区主干道提升改造和鄱阳湖大道连接线绿化工程施工正在有序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和鄱湖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落地实施指日可待;强化创新发展举措,稳步实施传统产业企业转型试点,成功引进东方雨虹、中核环保等亿元以上龙头项目14个,东方雨虹、九江无尘布、庐悠皇菊、神州通油茶等项目顺利投产,工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上半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3.14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增加值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8.7%;工业利润总额完成12.95亿元,同比增长24.2%。农业创新融合聚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新增4个百亩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展省级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工作,“东林雨露”茶叶、“庐山金丝皇菊”、“庐悠皇菊”获第三届中国(南昌)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称号;引领“农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品牌做大做强,九江茶文化产业经济研究所“产学研基地”在庐山市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神州通油茶投资有限公司已完成农产品加工项目申报;21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9536.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

改革开放迈向纵深,市场潜力显著激活。全市机构改革在7月26日九江市庐山生态环境局挂牌后正式圆满收官;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积极打造“赣服通”庐山市分厅,全域推行延时错时预约服务;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改革全面铺开,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审批效率有效提升;全面做好承接国家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工业园区创新改革稳步推进,“腾笼换鸟”优势进一步显现,盘活土地134亩,清理厂房10000平方米;青石加工优化升级稳步推进,横塘镇、华林镇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招商机制推陈出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参与中博会、赣商大会、赣深赣港经贸合作交流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三请三回”活动,成功引进市外资金77.56亿元,增长28.01%,增幅排九江市第1;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品质提升年”行动,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全市146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 ,固投贡献率达到62.49%,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出台了《庐山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社会投资热情有效激活,上半年新增企业备案项目70个,计划投资69.8亿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首家院士工作站在华砂实业挂牌成立,培育九江乐胜、九江恒信合金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鼓励并指导2家企业拟创建市级技术中心,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7人,推荐6人成功申报九江市人才绿卡。

区域提升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加速换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加大闽浙赣皖合作交流,主动对接赣江新区和大南昌都市圈,探索区域间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资源互享互用、产业发展互引互补、体制机制共建共享。着力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启动了环鄱阳湖滨湖旅游公路、农村公路提升改造、241县道等项目建设;加快跟进昌九高铁在庐山市设站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选址公示阶段;鄱阳湖二桥(都九高速)已于6月28日竣工通车,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沟通交流。深化旅游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 庐阳大道、湖滨大道、柳絮路、紫阳路等7条城市主干道提升改造同步上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清理垃圾死角260处,街建筑立面改造道路1条、拆除违规广告牌136处、整治违规防盗窗4000处、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5个,新增、改造公共厕所10个,整治违章搭建8处、整治背街小巷4条;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点打造有序开展,150个新农村点厕所革命完成摸底,秀峰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基本完成,光明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完成,正在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17个深度污水处理村庄皆已动工,2个接近尾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运转正常,80%得到有效治理。

绿色崛起步伐坚定,生态文明全面提速。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鄱阳湖最美岸线打造初见成效,沿湖各乡镇围绕“最美岸线”共实施节点亮点项目18个,总投资约3800万元,已完成项目7个,完成投资2100万元,整个沿湖面貌得到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清河行动”,共查处非法捕捞渔船4艘,查处并销毁电捕渔具2台,销毁非法定置网具41部,行政处罚9人,取缔其他违禁渔具1340件,没收放生渔获物264.5公斤;农村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稳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专项行动,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9个,配套率为100%,限养区(可养区)基本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92.3%;积极推广绿肥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推动农药化肥实现“负增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八大标志性战役,深入开展30个专项行动,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着力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全力提标生态环境质量,全市1-5月PM2.5平均浓度为43μg/m3,同比2018年1-5月PM2.5平均浓度为49μg/m3下降12.2%;鄱阳湖水质保持Ⅲ类以上,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民生领域力补短板,社会事业繁荣稳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出台了年度减贫任务指导性计划,预计全年“摘帽”3个贫困村,新增脱贫人口577户1897人;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春季攻势”“夏季整改提升”行动,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市83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13个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其中温泉中心幼儿园等4个项目纳入九江市人大票选实施的民生实事计划,温泉中小学幼儿园已于8月14日正式开工,预计年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铺设已全面完成,入户管网铺设正在施工;10座城市公厕正在推进建设,预计10月底可全部投入使用;殡仪馆建设已完成原殡仪馆改造提升,基本满足全市遗体火化需求,新殡仪馆已基本完成初步设计,正在根据土地调整等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城东三期保障性住房和海会安置房已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增教师招聘计划100名和城区公开考调计划61名;聚焦城乡教育供给短板,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启动了一中三期、第五小学、第二幼儿园、峰德九年制学校,温泉中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增强基层医疗服务供给,全面启动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建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完善社会服务水平,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和悬挂光荣牌工作,全面兑现各项惠民政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居民养老、优抚对象、残疾人保障水平逐年提高。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稳步开展,有效提升了应对能力,始终保持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金融和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掀起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热潮,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团伙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破获刑事案件38起,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安全感,社会形势一片向好。上半年,庐山市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第11、九江市第1,“公、检、法、司”四家单位满意度测评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庐山市调研时,对我市“网格化”提升司法服务、“四板块”助力乡村振兴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不足。一是一部分经济指标离“过半”尚有差距,下半年完成压力较大。从统计局反馈的数据显示,1-6月份,我市除财政总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完成比超过50%,其余包括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内的几项指标均未完成“过半”任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更是仅完成了全年任务的33.3%,下半年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要素制约依然存在。特别是受到用地存量过大、庐山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保护区等因素影响,项目报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依旧是制约当前项目推进和扩大产能的重要因素三是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市经济总量偏小,新旧动能转化尚未完全到位,缺乏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产业支撑,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后劲不足四是工业转型形势堪忧。我市石材产业体量大、分布广,在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当前日渐抬高的环保门槛,前期投资不见收益,后期转型势必增加负担,企业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是全年工作的攻坚阶段,要紧盯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挑战,紧紧围绕“大美庐山,同步小康”两大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大融合、项目大建设、城市大提质、民生大改善”四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以产业融合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园区发展平台,继续推进工业园区“腾笼换鸟”,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用地矛盾;以花岗岩、青石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为契机, 高质量打造横塘镇、华林镇板岩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引导汽车配件、新型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鼓励思麦博、乐胜、泰盛汽配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宋先制造、荣腾汽配、德瑚照明等项目建设,力争下半年投产见效;进一步巩固“地条钢”综合整治成果,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探索推进企业“民参军”、鼓励知名民企和军工央企战略合作。培优做强现代农业。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加快推进温泉田园综合体、绿游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禹林田园观光综合开发、光阳茶旅融合综合体等一批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继续做大服务业经济总量,逐步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文体、康养等幸福产业发展,推动庐山旅游轻轨、南康古城、归宗景区、海会“云雾小镇”、牯岭艺术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旅游+”发展模式,打响名泉、名茶文化品牌,办好文化节,不断做精做强庐山旅游发展;加快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平台,深入开展电商示范基地创建,重点推进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三期)和星天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

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稳抓项目招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把握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发展机遇,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并延伸产业链条,紧盯龙头,打造首位,重点开展宣传推介和产业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强抓项目实施。按照“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强调度协调,合理安排工期,科学组织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重点推进环庐山滨湖旅游公路、昌九客专庐山南设站、旅游轻轨等重大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尽快化解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的难题,落实项目开工条件。狠抓项目入统。加强部门联动,及时跟踪对接项目进展情况,定期对全市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核查,确保项目开工后第一时间统计入库;对手续不齐,不能及时入库的项目,多方沟通协调完善手续,及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切实提高入库申报通过率。

三、以城市提质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旅游城;深化旅游城市创建。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抓紧抓实“八大行动”,大力整治“脏”、“乱”、“堵”等城市顽疾,美化提升市容市貌;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未完工的柳絮路、冰玉路、紫阳路、庐阳北路等城区主干道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尽快方便群众出行;扎实开展城中村环境整治,推进羽绒加工厂变迁至园区工作。统筹乡村振兴发展。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2019年度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任务。深化绿色殡葬改革,推进乡镇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深挖地方区位优势,抓好牯岭“艺术小镇”、海会“云雾小镇”、温泉“健康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共建宜居生态环境。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等污染问题;加大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推进打造鄱阳湖最美岸线;加快贯通城乡道路交通网,完善城乡“供水、供电、供气”配套,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四、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着力共绘和谐庐山新画卷。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全力以赴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完成年度减贫摘帽任务;紧盯“十大工程”,突出产业扶贫,完善兜底扶贫,提升健康扶贫,确保现有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增强对应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巩固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平安庐山”建设,坚决防范各类风险事故发生,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我们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大美庐山、同步小康”而不懈奋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