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市一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四次会议文件
庐山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市发改委主任 王中信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我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九江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庐山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两大目标,促进“三区”互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大”工程,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据统计,1-6月份,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6.36%,同比增长9.0%;财政总收入完成11.5亿元(不含山上),同比增收1.8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65.8%,增长19.6%。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902万美元,全市排位第11,同比增长7.63%;预计工业增加值实现15.2亿元,预计工业利税总额完成8.8亿元;完成工业用电量9459.4万千瓦时,同比增加用电量2359.4万千瓦时;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3亿元,同比增长12.2%;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05元,同比增长9.0%;预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146元,同比增长9.5%;外贸出口完成4091万美元,同比增长36.3%,全市排名第6(5月份)。在经济总体下行环境下,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转型升级发力。一是打造生态景观园区。抓园区环境整治。以整治“园区乱象”、“乱搭乱建”为重点,实施园区绿化、美化工程;抓园区基础设施改造。着手实施了横十一路延伸、五波支三路、神灵湖大道改造、综合园区污水管网三期、鄱湖高新项目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等项目工程建设;抓环保“打非治违“整治。引进南昌晨建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泥浆污染问题。同时横塘镇、蛟塘镇、华林镇开展青石开采与加工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向纵深推进。在做好石材加工、羽绒服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瞄准装备制造、文化体育、汽车配件等一批“四新”(新技术、新产能、新精矿、新模式)项目。成功引进九江斯特玛检测设备制造、庐山市德瑚照明科技、九江荣腾汽车冲压部件加工、九江泰盛汽车部件制造(二期)、泓昌汽车电子加工、聚兴合成纤维制造、九江美厨家居厨具加工、九江齐家外保温系统设计制造等16个优质项目;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动能进一步释放。盘活部分企业闲置土地,高立威电子用地闲置问题已置换庐忧皇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伍洲线缆、福高服饰等、华康实业、宇翔被巾等企业闲置土地实行司法拍卖;认真贯彻落实“降成本优环境”省130条、九江20条、庐山市39条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1.0亿元;通过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为企业融资2.04亿元。
(三)城乡建设推进有力。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划纲要》于4月份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小组评审;东牯岭石雕公园项目完成规划,深化方案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二是加速项目推进。法院审判大楼已竣工投入使用,市一小分部、公安技术业务用房即将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经完工;桃源大道北延工程按时间节点推进;南康古城棚户区改造(二期)拆迁顺利;三是加强旅游城市创建。开展规范经营场所、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基础设施、禁放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治理,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不文明陋习得到有效纠正。农村农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农村环境得到优化。开展“春风行动”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三个月集中整治,农村环境面貌一新;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建立农村垃圾清运投入征缴、长效保洁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管理;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344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村点94个,市县自建点250个)建设;二是农业产业化竞争优势得到提升。重点打造海会和温泉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温泉现代农业示范园已经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亿元以下项目2个;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沙湖山圩堤加固、7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横塘港、华林港已完成初设审查,新池港基本完成初设报告编制工作,流泗港规划调整正在落实。
(四)旅游生态环境勠力。一是加快旅游推进一体化进程。上半年对庐山市范围内,包括庐山风景区的所有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统一归档整理,继续推进秀峰、爱莲池、桃花源漂流等景区经营权收回工作,太乙村景区目前正在对资产进行清算。为下一步资源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实现山上山下景区景点实施旅游行业统一管理;二是是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807.67万人次,同比增长25.7%;旅游总收入183.27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长速度均超过了20%,达到了“1+1>2”的效果,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三是做大做精旅游项目。三叠泉景区启动5A景区的标准打造,大口景区的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航归宗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商业街精品区建成开放。海会云雾小镇建设正在积极实施;东牯岭石雕公园项目加快推进;温泉旅游转型升级工作前期工作已顺利完成,与多家实力投资者进行了洽谈,拟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四是发展旅游新业态。积极做好“旅游+”文章,铭佳温泉由传统的温泉养生转型健康养老、理疗、休闲养生,与北京先进养老机构合作;天沐温泉引进了健康养老机构,打造康养医一体的养生基地。五是加快推进旅游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庐山市隧道至南山公路黑白交汇点道路改造、交通索道上下站台之间通道景观提升、交通索道下站台停车场建设,启动庐山旅游轻轨和环鄱阳蝴旅游公路前期准备工作,跟进昌九客专庐山设站预可研工作进展,争取在本市设站,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各类游客对庐山旅游的需求。
(五)社会事业发展给力。全市就业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6人,完成年计划任务6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4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09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1人;购买公益性岗位653个;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到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79人,完成年计划任务54%;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00万元,其中个贷3355万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贴息1050万元;社会保险进一步强化扩面征缴。重点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截至5月底,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907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7441人;推进就医便民服务。全市参保人员通过国家平台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开展精准识别“查漏补缺”工作,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20人,退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49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覆盖贫困户3000余户8000余人;共为29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1934.7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贫困户获贷比达到86.11%,较整改前有大幅度提高,取得九江市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市一小分部即将投入使用,温泉中小学幼儿园、市一中三期项目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公众安全感、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不足。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从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除统计制度改革对我市数据调整因素外,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社会投资欲望不强;财政压力大,融资乏力,财政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少;二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加剧。特别是受到用地存量过大、庐山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保护区等因素影响,项目报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有的项目在等用地指标,有的在等采矿权出让,从而影响了项目投资建设;三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我市经济总量偏小,新旧动能转化尚未完全到位,缺乏大项目、大产业对经济带动,经济运行速度放缓;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思路有待进一步开拓创新。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是全年工作全面决胜阶段,要紧盯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积极推动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全市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开创富裕美丽幸福庐山新局面。
(一)积极化解发展制约因素。一是有效化解土地供需矛盾。盘活供地存量,将土地供应存量降低控制在3900亩以内;落实园区企业土地低效利用整改工作;加大省市大中型项目、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申报,争取更多用地政策。二是加快理顺五大景点、景区经营体制和温泉度假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山上山下旅游一体化进程;三是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推进“一次不跑”、“只跑一次”落地生根;继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确保优惠措施落地兑现。
(二)大力推动重大项目实施。一是抓重大项目招商。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重点推介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四新”项目。二是抓重大项目落地。抓好项目环保、安全、土地等方面联审联批服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协同推进,力促项目签约落户。三是抓重大项目推进。继续推进“五环链接”抓落实机制和重大项目“督查长”制,抓好东方雨虹、环鄱阳湖旅游公路、石雕公园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全力打造旅游新业态。一是抓旅游服务环境改善。紧盯昌九客专庐山设站不放松,做好庐山旅游轻轨前期准备,加快推进庐山市隧道至南山公路黑白交汇点道路改造、交通索道上下站台之间通道景观提升、交通索道下站台停车场建设、交通索道下站台轻轨站建设竣工后续工作。二是推进景点景区升级打造。加快推进牯岭艺术小镇、庐山老别墅改造提升项目、中航归宗景区项目、汤太宗温泉项目等续建项目建设,迅速启动海会“云雾小镇”、 庐岳古道新发现之旅等项目建设。三是推进全领域营销。按照统一策划、整体营销的原则,推进山上山下、线上线下、景区城区同步推进。加快互联网+智慧旅游建设,探索打造为游客旅游、企业经营共同服务的智慧系统,覆盖所有游客、景区景点以及涉旅企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加快打造生态园区建设。一是完善园区投资硬环境。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和“绿、畅、亮、洁、美”的要求,进一步抢时间、赶进度,突出重点,争取各方面支持,集中精力搞好年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与供电、供水、燃气、通讯、广电等部门的沟通衔接,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为项目落户提供坚实保障。二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东方雨虹特种砂浆,宏升新型优质骨料加工项目建设,争取早建设、早投产。三是巩固石材加工整治成果。在横塘镇、蛟塘镇、华林镇青石开采加工整治同时,启动了青石产业集中加工片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四是强化企业申规保规。及时跟进新竣工并投产企业,加强与企业的点对点服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入规工作导向,运用政策激励,提升企业申规意愿,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上规模。
(五)着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一是加快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庐山市总体城市规划,东牯岭石雕公园规划,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各个时间点完成相应任务,为庐山市的旅游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依据;二是快速启动项目建设。重点启动城东三期保障房项目、海会镇保障房项目、南康古城旅游项目、白鹿大道白改黑工程建设,加快东牯岭石雕公园的规划和桃源大道北延项目建设;三是以创建旅游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六)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扩大乡村环境整治成果。加强新农村村点建设督查力度,督促乡镇和帮扶单位到点指导,帮助村点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围绕“国检”和常态化运行,继续抓好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确保“国检”通过;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多引进适合我市自然条件能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项目,抓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工作;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经济,重点建设茶叶、油茶、水果、蔬菜、特色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基地,实现基地的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经营。三是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引导新型农业主体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店、微信营销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
(七)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卫生、民政等兜底政策,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工作;二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温泉中小学幼儿园、市一中三期项目建设,做好秋季城区小学分流入学工作;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各类社会保险征缴,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创新养老金发放认证等便民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养老产业,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四是扎实推进“平安庐山”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灾害应急救助等管理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我们有信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大美庐山、同步小康”而不懈努力。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