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五公开>>决策公开>>发展规划
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7-10-16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1007152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 2017-10-16 15:26
字号: 〖大 小〗

市一届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文件

 

庐山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市发改委主任  王中信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我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深入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半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九江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庐山市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大美庐山、同步小康”为总目标,深入推进“强攻大旅游、决战新工业、打造魅力城、建成小康市”四大战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据初步统计,1-6月份,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9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7.23%,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9.8%,三产比为5.9227.6366.45,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财政总收入完成12.53亿元,增长13.3%。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6.51亿元,同比增长9.23%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8.9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际利用外资6413万美元,同比增长21.7%工业增加值实现17.73亿元,同比增长8.5%;工业利税总额完成12.93亿元,同比增长19.33%;完成工业用电量7100万千瓦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95亿元,同比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308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526元,同比增长9.3%外贸出口完成3800万美元。在经济总体下行环境下,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土地1500亩;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3亿元的神灵湖货运码头一期投入运营;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路网、管网、绿化带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全面完成自来水、强弱电、天然气等综合管线建设工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上海协强仪器、优元羽绒、成同羽绒、永多服装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环保石材产业园31家规模企业中有26家正式投产或试生产,签约落户源兴标准厂房的71家小微石材企业中有6家全面投产;羽绒电商创业园二期加快推进,45家入园企业基本建设完成。大力落实“降成本优环境”政策,为企业减负1517.3万元;通过“财园信贷通”为7家企业融资3800万元。

(三)城乡建设扎实推进。1.兴城步伐力度不减。启动了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新城区功能不断完善,法院审判大楼、公安技术大楼主体工程完工。秀峰港、长虹港整治快速推进。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启动了南康古城棚户区改造,利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南康古城(一期)986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建设污水管网16.21公里。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开展了旅游城市创建,全面提升旅游城市形象。2.农村面貌不断提升。完成了7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256处水毁工程修复、41.5公里圩堤填塘压浸应急除险任务。农业产业加快发展,高标准启动了海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新建500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7个;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新增“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3个。乡村环境日益改善,投入1.2亿元,全面完成了33.4公里的环庐山通道绿化提升;启动了172个新农村村点建设;全面完善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四级管理网络,新增中型垃圾清运车8辆,购置垃圾桶800个。

(四)旅游产业加快升级。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正在深化当中。成功承接了全省旅发大会。全面完成了南北山公路改造提升,投资2300万的小天池至隧道口精细化改造基本完工,完成了东林寺净土苑居士之家和游步道改造。中航归宗景区项目加快建设,南山园门环境提升改造进展顺利,总投资6亿元的庐山索道快速推进。温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醉石温泉与北京中复康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着力打造老年度假基地。太乙村景区回收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启动了秀峰、桃花源、爱莲池等景区景点经营权回收。投资5亿元的庐山牯岭艺术小镇正式签约。对全市景区景点、主干道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广告牌进行统一规范,拆除和新建一千余个。围绕“庐山天下悠”品牌,实行统一宣传营销。1-6月份,全市接待游客2233.41万人次,排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8.2%。门票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7.7%旅游总收入147.03 亿元,排全市第一,同比增长21.7%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就业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38人,完成年计划任务65%;城镇就业率达99.5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21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8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95人;购买公益性岗位456个。医疗保障不断夯实,完成了医保信息系统调整设置;实现了与九江市38家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一卡通”;新农合应参合率99.55%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核准全市33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开展扶贫项目28个,建成15座光伏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科技创新成效明显,申报专利8件。积极推进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金星砚作品《湖光山色》获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铜奖。启动6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建设和3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补充90名教师和5名卫计人员充实基层队伍。完成“两非”案件查处6起;免费救治晚血病人136例。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投入740余万元用于“天网”工程四期建设,新增高清探头145个,实现了“天网”城区主要路

段全覆盖、所有乡镇全可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GDP、财政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市倒数,除旅游经济和实际利用外资排名靠前外,其他指标总量均处在全市后列方阵。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庐山设市后,财政收入仍然处在九江市靠后位置,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亟待启动,社会保障、民生工程还需大额投入,收支矛盾突出。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国总体经济增速变慢,社会投资放缓,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是全年工作的攻坚阶段,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挑战,紧紧围绕“大美庐山,同步小康”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强攻大旅游、决战新工业、打造魅力城、建成小康市”四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健康发展,为“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主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一)坚持强攻旅游不动摇。树立“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发展理念,推进“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经济圈建设。1)大规划引领。加快《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度,尽快完成规划成果。2)大交通连接。重点做好含鄱口至太乙村索道延伸项目、环庐山轻轨项目和旅游公路(环庐山公路改线)三大项目的路由可研、立项申报、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启动建设。3)大项目支撑。加快中航归宗、东林寺净土苑、庐山登山交通索道等项目建设。通过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依法逐步收回太乙村、秀峰、爱莲池、点将台、落星墩等景区经营权,并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经营,实现“从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资本到股份的转变”。4)大业态补充。借鉴泰山“蛋清裹蛋黄”的模式,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加快培育新兴业态,进一步丰富庐山旅游要素。5)大宣传营销。整合营销资源,统一营销口径,对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整体营销,实现山上山下、山南山北、景区城区同步推进,共创“庐山天下悠”品牌。

(二)坚定决战工业不动摇。找准工业发展与旅游强市、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点,大力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力争小县也有大作为。1)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提升环保石材、羽绒电商、文体用品、船舶汽配四大传统产业,启动环保石材产业园二期建设和青石开采加工整治,推进红星羽绒产业整合提升,支持乐胜运动器材承接制造全省“校园足球”用球,鼓励泰盛汽配技改扩能2)扶持潜力企业。鼓励企业技改扩能,帮扶园区15家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规上企业笼子。同时,加大闲置厂房和用地的清理力度,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好项目、大项目上。3)引进新型工业。将工业招商摆在招商引资的重要位置,紧盯大央企、大外企、大民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在引进具有产业支撑能力的大项目上取得突破。4)鼓励返乡创业。树立“抓返乡创业也是抓招商引资”的理念,做到地位与外商同等、待遇与外商同样。5)发展物流行业。启动神灵湖货运码头2期建设,力争日昌升专用码头6个泊位早日启动建设;依托绕城高速、都九高速,规划建设物流园,并引进大型物流企业。

    (三)坚持城市建设不动摇。重点是做好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篇文章。1)做好规划文章。坚持多规合一,结合大庐山旅游规划,高水准编制好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2)做好建设文章。按照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庐山山体和鄱阳湖岸线,切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建设“景城一体、市域全景”的山水魅力名城。3)做好管理文章。大力开展“创文明城市,建大美庐山”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4)做好经营文章。运用市场手段,有效经营城市土地。一方面,把能收储的土地收储好,不能收储的要控制好。另一方面,盘活近两年收回的2523亩土地资源,先把规划做好,把功能项目布局好,提高土地溢价能力,使资源变资金,解决城市建设投入难题。启动南康古城棚户区改造(二期),完成全年棚改任务。完成白鹿大道、星光大道强弱电、污水管网和外立面综合改造工程。

(四)坚持做实民生不动摇。重点是抓好“六大工程”:即脱贫攻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三农提升工程、平安庐山工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任务,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落实年”活动,增强庐山经济社会发展后劲。1)把握政策争项目。牢牢把握上级政策导向,超前谋划,积极申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盘子。2)全力以赴引项目。出台《加快开放型经济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3)扑下身子推项目。将继续推行重大项目领导包挂、部门帮扶制度,落实重大项目“督查长”制,全程跟踪督查项目建设情况。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