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关于庐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庐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文件(22)
	
	关于庐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书面)
	(2017年1月20日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中信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向大会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内逐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全市发展与改革的繁重任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大美庐山、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强攻大旅游、决战新工业、打造魅力城、建成小康市”发展战略,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4亿元,同比增长9.3%。财政总收入完成14.6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09亿元,同比增长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67亿元,同比增长20.8%。
	(二)旅游产业势头强劲,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
	继续围绕“建设中国旅游强市”目标,着力推进“旅游强市”发展战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区“两区一带”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倡生态旅游,旅游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旅游市场不断扩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启动了牯岭艺术小镇、海会云雾小镇等项目建设,中航归宗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商业区建成开业,东林寺净土苑中轴线对外开放,中华百家姓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观音桥4A景区创建稳步推进。成功引进香港新昌集团,投资200亿元对温泉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打造温泉健康旅游小镇;太乙村景区经营权收回工作有序推进。围绕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积极参加了省、市组织的系列旅游推介会,在主流媒体、大型车站机场投放旅游广告,庐山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不断攀升。全年共接待游客4271万人次,增长10.08% ;旅游总收入实现292亿元,增长23%。商贸物流、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方兴未艾。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2016年,我市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决战新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220亿元,同比增长8.8%;工业增加值47.38亿元,增长8.5%;利税总额31.5亿,增长4.5%;全年完成工业固投50.39亿元,增长31.2%。综合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启动了综合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年完成平整土地2400余亩,建成园区路网4.6公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30家环保石材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高立威电子、三略药业、康庐建材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嘉茂玻璃钢、鑫煌石业、大唐国际沙岭风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建成企业技改扩能成效明显,泰盛汽配、新恒机械与江铃汽车、昌河汽车合作,产能明显提升。
	(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休闲农业迅速兴起。
	2016年,全市粮食产量8.7万吨,农业总产值达13.05亿元,增长2.3%。完成了观音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蛟塘横塘两镇提水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62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流转农村土地2000亩;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45家、家庭农场6家,500亩以上种植基地3个;环山公路沿线采摘休闲农业迅速兴起,海会山水忆恋生态园、温泉顺荣葡萄采摘园等农业休闲基地日接待游客超千人。成功创建全国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星子镇荣获全国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称号。
	(五)招商引资成绩显著,争资争项再添佳绩。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新引进2000万以上项目38个,实际进资91.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新型工业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8616万美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外贸出口23313万美元。在争资争项方面,我市各单位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掌握项目信息,有针对性地上报项目,共向国家、省、市申报项目324个,申报资金7.65亿元,争取到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科教文卫等项目261个,项目资金6.6亿元。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加强重点项目包装、申报,解决了环保石材产业园、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等重大项目用地审批难题,全年新增用地指标750亩,争取低丘缓坡用地指标750亩,规划用地指标7000亩,报批土地1435亩。宏升新型环保优质骨料加工项目和65000平方木石材加工交易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果。
	按照“强攻大旅游、决战新工业、打造魅力城、建成小康市”的总体要求,全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先导示范区,注重规划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城市经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了5.5平方公里老城区、峰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个专项规划、1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公安大楼、法院审判大楼、城东二期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快速推进,建设雨污管26.8公里。强化城市管理,改造维修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维修人行道1550平方米,改造路面3000余平方米,修复城市排涝设施1处、护岸及渠道91处;开展了城市重点区域平面治脏、市容治乱、立面治旧等整治活动。严格管控“两违”建房,拆除城区违法违规建房5080平方米;开展了农民建房“百日大清查”专项行动,拆除环山公路两边临时建筑222处。加强了鄱阳湖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平毁围堤2座,还湖1300亩,清耕1700亩。
	(七)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步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购买公益性岗位1507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32人,新增城镇就业247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55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为农民支付保险医疗费用1.29亿元。城乡居民社保参保率达87.02%,征缴总额1121.6万元,发放养老金2793.3万元。对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发放城乡低保金3723.4万元。发放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932.4万元。为1609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057.04万元。完成918套棚户区改造、79户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分配公租房67套、廉租房108套,为305户发放困难群众住房补贴资金23万元。出台了购买首套新建商品房奖励政策,700余户购房家庭享受政策红利。为1336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与救助,3217名残疾人享受护理、生活补贴264.48万元。科技创新方面,申报专利70件。教育方面投入7436万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及12所村级幼儿园投入使用。补充135名教师和10名卫计人员充实基层队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免费救治贫困精神病、晚血病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1087例;查处“两非”案例8例,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7‰。金星砚作品《形影不离》《塘趣》分别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铜奖”。完成“户户通”工程4500户,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全覆盖。
	    回顾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执行情况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增长点不足,实现经济加速发展压力大;二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调整结构任务艰巨;三是项目用地资源有限,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大。四是项目推进工作比较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大。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及措施
	主要预期目标:
	—— 生产总值114.4亿元,增长10%;
	——旅游接待人数4650万人次,增长10%;
	——旅游综合收入350亿元 ,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9478万,增长10%;
	——财政总收入15.79亿元,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百万元以上)99.67亿元,增长1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7元,增长9.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0元,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5亿元,增长12.5%。
	为保障顺利完成2017年各项计划任务,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施大旅游战略,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围绕“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目标,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经济圈建设。一是做好总体规划。按照“一核一圈一带”旅游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国际招标成果转化,尽快完成大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二是做好旅游项目。通过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依法收回太乙村、秀峰等景区经营权;全面盘活庐山老别墅资源,大力推进牯岭艺术小镇建设;成立庐山旅游投资建设集团公司,将现有景区景点资源进行整合经营,实现从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资本到股本的转变。加快温泉旅游整合提升,重点推进新昌集团与温泉企业合作,通过整体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完成温泉企业兼并重组,实行整体规划、提升改造。完成观音桥国家4A级景区创建。启动庐山云雾小镇建设,加快推进东林古镇、中航归宗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建设,力争东林大佛尽早开光,打造一批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为内核的精品旅游项目。三是做好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强化宣传推介,全力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充分挖掘“真儒过化”的文化底蕴,凸显“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自然奇观,进一步提升庐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引导旅游景区景点通过“互联网+”,推广普及网上营销、网络预订、在线支付等现代化服务,提升游客游庐山的便捷度。继续推进“数字庐山”工程建设,推进集景区导览、交通换乘、公共服务等信息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游客游庐山畅通度。统一景区管理,推进人、车、房、景管理提升,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对扰乱旅游市场行为打击力度,及时化解旅游纠纷,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游客游庐山的满意度。
	(二)坚持做大总量,推进新型工业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生态工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利税35亿元。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园林化的标准,推进园区平台建设,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亿元,完成土地征收2600亩,土地平整450亩。加快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建设,完成幸福路、胜利路、鄱阳湖大道连接线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完善环保石材产业园内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园区功能配套,完成横八路东延、横十一路延伸等道路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二是抓好传统产业提升。持续推进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力促环保石材产业园一期31家企业投产达标;启动环保石材产业园二期和日昌升优质骨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牯岭石雕公园建设,逐步关停东牯岭矿区,推进西牯岭新设矿区工作;适时启动青石开采加工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红星羽绒产业整合提升,引导企业抱团组合,统一“红星羽绒童装”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做强文体用品产业,鼓励思麦博增资扩能,力促乐胜运动器材承接“校园足球”用球。加快船舶汽配产业发展,鼓励泰盛汽配技改扩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三是抓好新型工业发展。着力引进高新技术、户外用品、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产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大力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快上海协强精密仪器制造、贝融新型建材等项目建设速度,力争高立威电子、三略制药、康庐建筑装饰等项目建成投产。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培育宝烀高岭土、金鹰科技等一批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三)打造山水名城,推进旅游城市建设。
	坚持依托优势、优化布局、传承文化,努力建设与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相匹配的山水文化名城。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海会云雾小镇和温泉健康小镇为支撑的旅游城市格局。二是提升中心城区,加快峰德新区建设。按照城市景区化的标准,充分利用庐山山体和鄱阳湖岸线,启动农商行大楼、码头古镇等项目建设,完成法院审判综合大楼、中国石材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配套功能。加快老城区改造,启动南康古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规划建设沿冰玉涧古城商业带。三是加快镇村联动,全面推进环庐山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150个新农村点建设,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有乡土气息、有产业支撑、有田园依托的名村名镇。
	(四)实施三农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启动海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加强水果、水产、茶叶等优势产品培育力度,打造具有庐山特色的“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力争新增省市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20家、特色产业基地5个。积极培育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的主题农场、特色农庄、观光农业等产业,推动农旅、农商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土地开发1000亩。全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和新型农机推广应用力度。
	(五)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现代服务产业。
	大力抓好物流业发展。积极抓好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积极抓好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休闲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规模进一步壮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神灵湖货运码头二期及疏港公路建设;尽快启动石材综合码头、日昌升码头等建设;做好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物流产业园谋划、招商等工作。
	(六)促进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一是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一小新校区建设,实施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工程,缓解城区小学大班额现象;推进农村义务学校薄弱改造工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公办学前教育建设力度,新建温泉、海会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横塘红星、星子翻身、华林共同、蛟塘芙蓉4所村级幼儿园。二是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八统一”,继续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新农合、大病统筹等工作,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严格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标准,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推行养老金领取认证便民措施。创新保障房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做好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及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三是积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确保”工作目标,按照“四个一批”脱贫模式,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确保全市建档立卡对象年底前全面脱贫。四是拓展就业空间。通过“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金蓝领工程”等培训项目,培训新型实用人才2505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920人。五是强化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实施造林绿化6000亩;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确保森林防火安全;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及毁林行为;强化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净空、净水、净土专项行动。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庐山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