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五型”政府建设简报(第二十四期)
庐山市“五型”政府建设简报
第24期
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9月29日
【工作动态】
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不断改善。一是坚持“扫一遍”,建设整洁村庄。为确保全市所有村庄“扫一遍”,自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每年在省、市新农村建设任务数基础上,自行加压,每年多布15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点。二是坚持“亮一批”,创建精品村庄。挑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意愿较强、人口较多、村庄密集的村庄作为示范点,市、乡增加投入,高标准规划,连片打造,创建一批精品村庄。现今基本成形的“精品”村庄有海会镇陈家湾、温泉镇观门口、华林镇虎口冲、星子镇詹家岭、横塘镇石溪畈、蛟塘镇盛家咀等。三是坚持“铸一些”,打造乡愁村庄。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底蕴,铸就村“魂”,打造具有各式农村文化特色的村庄,如温泉镇唐家湾,深入挖掘通书文化特色,打造了“健康灶”“天井古屋”“通书展馆”“鸡舍竹亭”等等。东山观门口突出“糯米酒”文化,打造了别具风格农家“酒”院。白鹿镇秀峰村突出“名人”文化,打造了李白登山小道、李白诗廊等休闲观光点。海会镇光明村以茶旅文化为重点,打造了千亩菊花、生态廊道、田园综合体等。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让农村设施“好”起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覆盖率,开展“七改三网”整治建设,彻底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全市85%以上村庄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都“好”起来了。五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环境“美”起来。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拆、清、整三字文章,健全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五无五净”,让农村“美”起来了。六是结合高标农田建设,让农业质量“优”起来。在示范村庄附近连片实施高标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业“强起来”。七是结合农业示范园建设,让农业产业“活”起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乡一园、一乡一景”的思路建设总体要求,建设农业示范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一批种养、观光、科普、休闲体验等示范园,真正让农业产业“活”起来了。八是结合村集体经济建设,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围绕实施“一村一品”、服务创收、资产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调优产业结果,沿山乡镇依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沿湖乡镇依托水稻、油茶、油菜等优势产业、鄱阳湖最美岸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海会镇打造便民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实效。一是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为更好地服务百姓,海会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一门服务、一窗受理”的便捷化服务模式,建立“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工作机制,实现社区工作人员从单项工作到综合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服务职责。公示规章制度及办事流程指南,及时更新惠农政策、就业服务等信息宣传册,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延时错事预约服务,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实行值班制,确保及时提供各项服务,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困扰。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塑造良好形象。安排专人在每个工作日对大厅环境卫生、办公秩序、工作人员到岗情况、仪容仪表、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办件进度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问题。同时,配发了统一桌牌和工作牌,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大厅整体形象。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服务环境。保持对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增设“涉农查询一体机”,方便群众随时查询惠农补贴及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横塘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底线,围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利冬巩固”攻势,脱贫队伍聚焦民意,服务群众,强化各项基本保障,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加大扶贫力度。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准,进一步加大分类指导、因户施策的工作力度,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动员各界力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普惠政策,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二是夯实扶贫基础。通过对全镇所有户档案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建立完善了教育、危房、健康等政策落实台账,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7户989人,其中已脱贫208户743人,未脱贫89户246人,贫困发生率由2%降至1.3%。三是巩固扶贫成效。全镇共投入13万元为贫困户改水和改厕,投入152万元为626人次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投入66万元建设5个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为537人介绍就业,帮助220名贫困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为130名对象落实残疾人补助,为204户落实低保政策,为63户落实五保政策,并打造5个产业扶贫基地。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