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卫健委“六稳”、“六保”工作汇报
卫健委“六稳”、“六保”工作汇报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扎实开展“六稳”、“六保”工作,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点,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健康庐山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1.推进卫生健康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医疗设施设备的改善,来促进服务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我市卫健系统建设项目增至7个,在建项目4个,总投资3.14亿元;已落实申报项目2个,总投资7.743亿元;组织申报项目1个,总投资1亿元。我们启动了庐山市中医医院新建项目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现已接近完工;庐山市中医医院二期现已主体封顶。启动了庐山市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启动了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拟对3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业务用房,7所乡镇级医疗机构进行改造提升。目前项目已开工,装修施工单位准备进场,部分医疗设备已经安装调试,投入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使用中。以上项目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城乡广大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初步拟定了《庐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一是积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切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力度,加强医疗机构采购和库存管理,畅通中选产品进入医院的渠道,对因集中带量采购节约的医保资金,按规定给予定点医疗机构结余留用激励,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二是在建立以市级医院为龙头,组建市域医共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标准,组织医联体内部培训,推动优质资源和医疗服务“双下沉”,促进基层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不断优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同时,积极寻求上级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同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全面托管庐山人民医院,与庐山市人民医院、庐山市中医医院建设医疗联合体,在庐山市中医医院内科、外科及骨科等重点学科上达成了共建帮扶。7月20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协作单位在庐山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三是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保证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设置了各临床科室使用指标,并将国家基本药物优先纳入采购目录和计划。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占比为75.7%,目标值为70%,已达标;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占比50.8%,目标值为50%,已达标。四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推进三大中心建设,完成了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创建工作,胸痛中心待验收;促进重点专科、特色科室建设,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对口支援,拓展脑外、骨科手术种类;推广多学科诊疗,成立消化道肿瘤疾病、颅脑出血疾病多学科诊疗管理小组和救治小组;继续派驻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五是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骨伤、针灸、推拿等专科专病,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利用市中医医院新建项目为契机,打造“中医杏林文化”基地,吸引中医药人才,实施“质量、人才、创新、形象”工程,为辖区群众提供医疗技术水平高、服务好、价格低、具有中医特色的专业医疗业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六是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针对诊疗行为、医疗文书书写、医疗检查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一季度开展了一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下半年联合市医保局联合印发了《庐山市2022年度规范医疗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抽调专家组建专项督查组,开展全覆盖的督查,将发现问题进行通报,形成整改台账督促整改,促进了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七是继续开展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和重大疾病免费救治。目前已办理免费救治审批683人次,其中尿毒症192人次,白内障23人次,唇腭裂1人次,儿童先心9人次,儿童白血病2人次,重性精神病456人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登记2人次。
3.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努力破解人才紧缺难题,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为目标,在省市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支撑下,规范人才引进、培养等措施,多渠道引进人才。一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聘1人,申报“三支一扶”招聘计划招聘2人,卫生招聘申报计划招聘34人。二是加强人员培养培训,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在完善现有在岗在编医务人员培训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华医网”、“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平台,对全市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线上培训,同时实施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薪火计划”,已完成培训120人,预计11月底完成全年189人培训计划;按照九江市三派三服务要求,已安排三名骨干医师已驻点帮扶。三是增加编制数量。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积极与编制部门协调沟通,实现庐山市中医院增加48个编制数,妇幼保健院14个编制数。四是健全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卫生系统内人员分布不平衡,经过公开公正考察选拔,对现有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了调整,配齐配强了市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解决人才流失情况,谋划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上升途径,适时开展公开选调工作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