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乡村振兴局 “六稳”、“六保”工作开展情况
庐山市乡村振兴局
“六稳”、“六保”工作开展情况
1、全力支持稳岗就业。建立了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体、镇村为单元的网格化就业监测帮扶体系,常态化开展脱贫劳动力就业信息动态管理月监测。同庐山市智顺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电话回访)外包协议,定期对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状况进行电话回访。监测显示,全市共有脱贫劳动力6663人,已实现稳定就业5357人,就业率80.4%、较2020年增长0.86%。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共有154人,已就业人90人,就业率58.44%、较2020年增长40.63%。持续开展就业技能提升培训。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月”、“就业帮扶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企业用工和脱贫劳动力求职平台,免费进行职业指导。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原则, 采取创业培训+技能培训与区域产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引进并开展行业需求较大的康养、创业、电商、养老、育婴等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实质性提高脱贫劳动力最终就业率。1-11月共开展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提升培训200人次,拨付补贴资金18.62万元(其中:生活费补贴4.3万元)。落实脱贫人口一次性创业补贴5.5万元、省内务工交通补贴626人18.78万元、省外务工交通补贴1592人79.6万元。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按照依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推动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群众,今年以来,人社部门累计新增公益性岗位28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96.19万元,621名脱贫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延续支持帮扶车间的优惠政策,加强车间的规范管理,确保依法合规营运,实施帮扶车间定期监测,增强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今年新增帮扶车间3个(目前全市共有帮扶车间5个),拨付帮扶车间奖补资金1.8万元,直接带动37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
2、全力解决销售难题。制定庐山市公开筹建消费帮扶专区实施方案并出台庐山市消费帮扶产品专区合作协议,向全社会公开招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帮扶产品专区建设。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全市今年新增消费帮扶专区2家(总数达到3家),专馆专区设立了脱贫散户代卖区,为散户提供专用销售渠道,进一步平衡了帮扶产品价格,有力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线上+线下,零售+团购+配送”的销售和“实体展销+合作代销+基地生产”的运营模式,打通了帮扶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截至11月底,全市有产品供应商58个,共认定帮扶产品83个,其中35家经营主体申报获得69个消费帮扶产品编码,联结脱贫群众达1000余人。市财政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积极推进各预算单位通过‘832’平台开展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截至11月底,共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26.15万元。通过健全帮扶农产品滞销应对机制,各帮扶产品供应商积极参加“九江市第五届消费帮扶产品暨农特产品展销会”、“居家嗨购网上活动,第一书记电商庐山年货节”直播等各类线上线下展销活动,大力推进帮扶产品定向“六进”活动,专馆、专区今年直连直报帮扶产品销售额达600余万元,其中130余家企事业单位通过食堂及工会采购帮扶产品400余万元,有力带动群众融入产业链受益增收。
3、加快衔接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共收到中央、省、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846.6万元,按照各级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共批复2批次80个项目,安排资金2846.6万元。其中用于支持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项目33个1635.8万元,占比达57.47%。三是着力做好利益联结。紧盯帮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做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等带动经营主体建设。今年以来,全市89个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八类带动模式带动905户脱贫户和监测会参与产业发展。通过落实脱贫人口信贷政策,规范贷款用途,全市今年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0笔,发放贷款377.47万元,满足了脱贫及边缘易致贫家庭发展产业的贷款需求,做到了应贷尽贷。规范光伏电站运维管护和收益分配。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干部线上监测制度以及运维公司+运维岗位线下监测队伍,通过压实管护责任,市乡村专职监管人员每日运用手机监测终端、电脑平台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预警电站运转情况,村级看护人员每周开展1-2次常规巡查,聘请的第三方公司每月对全市光伏电站统一运维管护,全市光伏电站持续稳定运行。同时,分村分类合理制定了光伏收益分配计划,严格遵守资金使用范围,确保收益分配过程公开透明。1-11月,全市35座光伏电站共发电149.9万千瓦时,产生光伏收益98.73万元。各地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开展收益分配,共支出90.71万元,占总收益91.87%。其中:投入14.27万元建设村级小型公益事业,发放11.47万元奖励补助脱贫群众99人,发放64.97万元公益性岗位工资直接带动194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就业(人均增收3300余元)。
2021年12月30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