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7-18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5115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文广新局2023年半年度工作总结

庐山市文广新局2023年半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7-18 15:53
字号: 〖大 小〗


庐山市文广新局2023半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不断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积极引导文化市场有序发展,推动庐山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3年半年度工作情况

各大群文活动异彩纷呈

选送西河戏、快板参与庐山新春喜乐会、九江市妇女节短视频大赛展播;承办了庐山市2023年“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职工工间操比赛、“大地欢歌”系列赛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现场观众合计14724人次;开展了庐山市2023年迎新春送文艺、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文艺活动进社区、全民阅读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名人名书等各类主题,开展了书香庐山“爱心圆梦”“庆元宵•猜灯谜”“唐诗里读中国”等系列全民阅读活动12各大群文活动均为群众带去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展现了庐山市文艺新成果、新气象。截至目前,组织文艺活动100场,观众超5万人;举办培训班67期,培训人次901;举办展览2场,参观人次76人,组织公益性讲座2场,参加人次180人;送电影下乡648场,观影人次27516人。

)免费开放服务不断深化。

开展了“喜庆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书画摄影作品展巡展、春季声乐免费培训班、广场舞公益培训班、免费公益舞蹈培训班,让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服务,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组织国家级非遗濒危剧种(西河戏)技艺传承培训班,连续开展五期共计50场濒危剧种西河戏培训活动,强化现有非遗传承保护力量;组织人员下基层对农家书屋进行业务辅导;图书馆2023年上半年入馆人数为46980人,外借册数7762册,博物馆为80588人,文化馆为5200人,美术馆为28326人。

(三)非遗保护传承扎实推进。

开展西河戏传承人新春展演、西河戏《夫妻道消防》展演、九江市戏曲艺术展演——庐山市西河戏专场演出、“赏美景·品非遗·看大戏”非遗进景区活动、庆祝“五一”劳动节西河戏传承人经典剧目展演、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展现国家级非遗西河戏风采开展濒危剧种保护扶持项目《西河戏》公益演出活动,改善濒危剧种生存发展状况;承办中国民协新入会骨干会员培训班采风活动,推荐非遗传承人参与“浔年味”长江流域文化集市、九江铜锣湾九派非遗展舘展示活动,推荐东山糯米酒和金星砚参与江西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活动周活动,接待上海博物馆金星砚调研活动、省文旅厅西河戏调研活动,展示庐山市非遗风采,促进非遗文化交流,推动非遗繁荣发展。

(四)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加强

国保单位紫阳堤修缮工程完成了初步验收;文物巡查过程中发现国保单位观音桥桥基石挡土墙存在脱落甚至墙体倒塌的风险,目前已完成了设计方案;已完成秀峰摩崖、观音桥、紫阳堤三处国保单位安防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对7处省级文保单位进行了“两线”测绘工作,整理形成了完整的测绘资料。组织人员开展了巡展宣教活动,参与举办“九江地区出土铜镜选萃展”,引进并推出“庐山市职工收藏精品陶瓷展”“赣鄱风云—江西历代珍稀货币展”,让人们了解庐山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宋刻本《重刊邵尧夫击壤集》《邵尧夫先生诗全集》在今年的博物馆日获得江西文物瑰宝殊荣,也争取到了国家文物局修复立项批复,并已完成了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工作,正在按程序申报宋版古籍修复专项资金。

(五)文化市场监管有力

围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五大重点工作开展了多项“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包括: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宗教领域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等;与公安、消防、市监等多家单位联合执法,对文化市场开展了多次突击、日常和专项检查,对出版物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严厉打击非法有害出版物传播活动,经常性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新华书店联合开展了“护苗·绿书签”宣传活动,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今年已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检查69家次,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300余册份。

(六)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庐山市城区全域旅游及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是西河戏存在传承危机,创新剧目在本地反响度不够;二是数字化建设比较薄弱,缺乏明确方向和切实举措推进庐山市尤其各乡镇的文化领域数字化建设;三是文化市场执法缺少案件,针对违法问题,执法大队缺少法律专业人员进行定性处罚。

  1. 下步打算

一是加强非遗传承保护。成立国有西河戏演艺公司,创作更多令群众满意的演出作品;

二是深入涵养文化氛围。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三是持续做好文保工作。延续“紫阳堤修缮工程”、“秀峰摩崖石刻保护规划”等重大保护、规划项目;加大文保单位维修工作的力度,争取文物点维修保护资金。

四是建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积极组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参加培训,招录法律专业人员补齐执法短板,重点做好文化市场执法案件。



2022613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