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人社局2023年半年度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庐山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力推进人事人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各方面工作,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稳步推进人才人事工作
1、做好人事招聘工作。上半年,一是上报2023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岗位申报计划,岗位申报人数64人,目前进入面试程序;二是上报2023年教师招聘岗位申报计划,岗位申报人数35人,实际招聘34人;三是上报2023年其他事业单位招聘岗位申报计划,岗位申报人数120人,进入体检117人;四是上报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计划,岗位申报人数20人,其中支教4人、支医2人、支农6人、扶贫(乡村振兴)6人、林业1人、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1人,已完成笔试工作;
2、积极开展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上半年,共引进人才33 人,其中引进研究生3人,本科30人,从省外引进15人。5月15日,庐山市人社局同九江市其他县区,市直单位“组团”赴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三所高校开展高层次引才活动。此次招聘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前来咨询,此次招聘近600名高层次人才完成报名。
3、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工作。一是下发文件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5人,正高级2人、副高级39人、中级74人。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晋级晋档递补工作,全市事业专业技术人员晋级晋档人员494人。三是完成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网上申报审核工作,共审核上报155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40人、中级114人,审查不合格5人。
4、做好工资福利各项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退休政策,审批事业单位人员退休104人;办理事业单位转正人员工资定级手续97人;开展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遗属困难生活补助审批,已完成246名遗属调标工作;2023年度公务员正常晋升级别工资、级别档次工资和事业单位人员正常薪级工资审批工作已全部完成;2023年度第一批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手续28人已办理完成。
(二)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1、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以“赣就有位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及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为契机,围绕工业园区招工用工等重点,线上线下同向发力积极开展招聘活动,为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等重点特殊群体搭建就业平台。上半年,共开展14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政策宣传直播,共服务求职者1.63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500余人次,发放岗位宣传单和政策宣传册3.5万余份。
2.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截至6月,共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70万元,其中个人创业发放8270万元,小微企业发放2500万元;完成全年民生工程任务数119.6%,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418人次,带动就业3500人次。
3.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完成职业培训1324人次,完成任务数1900人次的69.68%。其中:创业培训589人,完成任务数500的117.8%;职业技能培训735人,完成任务数1400的52.5%。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48人,就业技能培训387人。已取得职业等级证书251本,完成任务数500的50.2%。
4.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失业保险全市参保单位682家,参保人数11633人,目标任务12710人,完成92.53%。失业保险收入313.09万元,失业保险支出426.89万元。对处于失业状态且未达到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人员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失业补助金,上半年,失业补助金发放34人次7.9万元。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加强社保扩面工作。上半年,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294人,缴费人数18917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38人,缴费人数62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21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633;全市城居保参保人数113679人,缴纳本年度社保费用人数28566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转入228人,转入基金612.28万元;转出54人,转出基金131.6万元。
2、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2024年4月30日。上半年,累计减免777家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25.04万元,682家参保企业失业保险费312.95万元。
3、继续做好脱贫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工作,确保脱贫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政策在“十四五”期间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一是为全市8849名符合代缴条件的脱贫人员、城镇脱贫解困对象等群众代缴100元最低标准保费,2023年已代缴保费88.49万元,代缴率100%;二是对年满60周岁的3882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脱贫人员进行核查,确保到龄脱贫人员全面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到人员应保尽保、待遇应发尽发。
4、稳妥做好养老待遇核定及发放,截止6月,共办理企业职工退休486人,一次性待遇支付50人;办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127人,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支付3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2人;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1237人,缴费终止人员81人。发放退休职工退休待遇47838人,共发放养老金35007.68万元。
(四)劳动关系更趋和谐稳定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工作思维,以切实平衡各方利益为重心,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办案过程中,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达到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兼顾用工单位利益,我们在仲裁调解上狠下功夫。一是实行立案前调解。在把握案情的基础上,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说服和调解,促使双方在理解法律、把握利弊、明白得失的前提下达成调解。二是实行庭上调解。对案前无法调解的案件,在庭审时再一次进行调解努力。调解已经完全贯穿于整个办案过程中。
2、注重政策法规宣传,劳动节期间,劳动监察大队一行前往庐山市星辰技工学校向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普法课”。大队长结合目前抖音上的缅北电信诈骗、互联网兼职诈骗等大量详实的案例,采用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为200余名同学们的就业之路保驾护航;邀请1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了一场劳动仲裁庭审观摩会,通过零距离的感受整个庭审全过程,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达到“以案普法、以案释法”的目的,更能让学生们在参加庭审旁听过程中切实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开展企业薪酬调查。根据人社部的安排,上半年,企业薪酬调查共抽中样本55家,在较往年缩短了近一个月,并引入第三方公司核查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通过精心组织,现场指导等措施,顺利完成55家填报,按时保质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
4、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上半年,劳动监察共受理投诉案件302(其中热线49,信访9)件,涉案金额1244.02(其中热线投诉涉案121.42,信访投诉涉案38.63)万元,行政处罚立案9件;劳动仲裁共受理53件案件,办结53件,办结率100%。其中:调解51件,裁决2件,调解率为96.23%。办结的案件涉案金额达129.19万元,其中劳动报酬12.08万元、经济补偿61.64万元、工伤待遇55.47万元。在建项目125个,缴纳保证金90笔,用工26697人,专户开通104个,累计进账32849.06万元,代发工资30034人,共代发工资23980.98万元。办理退还保证金15笔,退还保证金592.4633万元。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1、引导园区企业精准对接就业。认真落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活动,有序开展各项促进就业活动,引导返乡务工人员留乡就业创业。已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54场次,其中,线下现场招聘会21场次,线上网络招聘会33场次,提供近38463个就业岗位,达成用工意向人数20756人。
2、统筹公益岗位托底帮扶就业。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加强对自主就业能力差、有返贫风险的脱贫劳动力的兜底安置,上半年,来共通过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77人,已为公益岗位安置人员发放公益岗位补贴290.34万元。
3、建章立制做好待遇发放。出台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从2012年的55元调至现在每人每月160元,对65周岁-74周岁、75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加发高龄基础养老金3元、6元,全市有2.41万的参保人员受益;为3.23万到龄人员发放待遇,累计发放养老金3763万元;新增领取待遇人员人均养老金达256.25元,养老金发放率100%。
二、半年度亮点工作
(一)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响应省、市人社部门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号召,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创新打造“用工庐易零工客栈”,这一做法走在了省、市前列,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斌同志对客栈进行了调研,并给予其肯定。
(二)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节专场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直播活动,此次活动是开展“直播带岗”后创新就业服务的又一创新举措。
(三)创新行政审批办理。针对不定时行政审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在九江市率先实行不定时延续免审批,通过告知承诺+备案制的形式予以办理,4月份东毅港口公司完成首例备案。该经验被江西营商、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
三、取得的荣誉
庐山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荣获“2022年九江市就业工作综合优秀”表彰。
四、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创业方面: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技能人才与一线工人较为短缺、劳动者素质与用工岗位要求不匹配。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观念落后,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现象,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将长期并存。二是就业技能培训基础较弱,受制于我市无专门的技工培训学校,一些民办的培训机构,由于投入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实习实训设备、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场地条件落后,实训设备简陋,不利于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全市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且参保意识不强,根据4月摸底数据显示,全市用工人数在4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仅有22家,其中40人-50人的8家,50-100人的11家,100人以上的3家,22家企业中,参保率80%以上的2家,参保率低于35%的8家,未参保的12家,参保人数100人以上的仅有乐胜运动器材1家。二是我市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启动较晚,部门衔接不够,基础信息台账等资料不全,导致目前我市尚有3200余万元征地保证金留存在九江市未退回,另一方面,我市虽未上报征地政府挂账资金,但实际均系挂账,金额累计达5000余万,致使我市失地农民参保工作进展不力,影响项目建设。三是我市在2022年利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契机,解决了2016年以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因考虑财政压力,未将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人员纳入办理范围。目前,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员对此反映强烈,其中还包括划归共青城前在我市办理企业退休的乡镇自收自支人员。省、九江市意见均反馈符合条件的对象应当纳入机关保。此外,自收自支人员原按企业参保时,死亡后由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费、抚恤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死亡后,由财政负担丧葬费、抚恤金。因自收自支人员参加机关保并不改变其拨款性质,此类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抚恤金暂未发放。
(三)人事人才方面:一是在人才引进上吸引力不够,由于我市经济水平较薄弱,能够给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的待遇不高,对外引进人才的难度非常大,尽管尝试采取了多种类型的政策措施,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二是各企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在对人才需求的申报上,如:市“双百双千”、省百千万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等还不够积极主动,谋划不够。
(四)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一是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签订劳动合同率较低、流动性过大,给执法维权造成一定困难。二是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制度还有欠缺,目前,我市国企和国债建设项目执行这项制度较好,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项目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在未缴存保证金情况下就开工建设,为后续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埋下隐患。三是监察大队现有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普遍是非专业人员,致使在执法和案件办理过程中,因自身条件制约,造成工作成效不高。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创新人事人才管理。面对高素质人才招录难的问题,下半年,我们一是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宣传、落实和完善现有人才政策,提升高素质人才的生活、工作待遇。二是要积极组织各用人单位走出去引才,面对面了解和掌握应聘人员的需求,消除人才引进来的后顾之忧,提升引才成功率。为工业创新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二)加大培训力度,下半年,一是要把创业培训作为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拓宽培训宣传渠道,加大培训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各乡镇相关部门的合作,落实就业技能培训开展。二是要加强与市局和其他县区沟通联系,学习先进经验与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三)多措并举强扩面。一是强化宣传效果。形成线上线下宣传双格局,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通过“大美庐山”APP、“庐山发布”及各乡镇微信号宣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提升宣传覆盖面,切实有效地增强群众参保意识;二是强化部门联动,紧紧围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加强与医保局、卫健委、农业局、民政局等多部门间的联动,形成合力,助推社保扩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下半年,一是要重点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培训。鼓励干部职工自主学习,组织参与业务大练兵和省、市举办的线上线下业务培训中,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大监察、惩戒力度。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日常巡查的次数,指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督促守法经营,针对恶意欠薪、欠薪逃匿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调查处理,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有力地震慑恶意欠薪行为。
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19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