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1-06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0152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人社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1-06 16:24
字号: 〖大 小〗

2022度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作总结

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人社工作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

一、创新品牌,强化引领,提升水平强服务

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以打造“党建+庐易人社”品牌为抓手,不断提升人社部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1.全面建设“庐易人社”部门品牌。去年以来,全局上下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等重点民生领域大胆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民生任务目标,化解了退休教师一次性补贴、龙湾温泉拖欠社保费、自收自支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缴费补贴做实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在社会形成了“人社部门能干事,庐易人社解民忧”的良好部门形象。

2.全面打造“五领五过硬”模范机关。把模范机关创建与“庐易人社”品牌建设相结合,把工作要求贯穿人社工作始终。完善党组议事、中心组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党员日常管理等各项制度,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打造政治过硬模范机关;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做好“党建+”文章,打造组织过硬模范机关;依托“局长(股室长)走流程”、“我为群众办实事”、“入企听诉”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退捕渔民安置保证等重点工作,打造服务过硬模范机关;利用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考核、人才招引、“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手段和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平台和人社“练兵比武”等载体,打造能力过硬模范机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职责,深入推进机关廉洁文化建设,细化岗位风险和业务经办风险防控措施,打造纪律过硬模范机关。

3.加快推进“用工庐易零工客栈”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用工平台,为区域内灵活用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和人社政策宣传、指导,解决城市内零散搬运、泥瓦、水电、家政等行业灵活就业人员聚集点影响市容市貌问题,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和生产安全。引导用工平台与市委组织部“红色蒲公英驿站”共创共建,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示范引领作用。

二、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拓宽渠道稳就业

1.多渠道搭建平台。一是抓住春节期间广大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回家过年的黄金时间,围绕“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工作主要求,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共组织181家企业进行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808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299条。二是以开展线上线下民营企业招聘月为平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问题,线上招聘共163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3156个。三是开展“赣就有位来”直播带岗活动,通过“直播带岗”搭梯,助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梦,共12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783个,直播观看人数达2063人次。四是以开展金秋招聘月活动为契机搭建求职平台,共有81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2075个,开设了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退捕渔民,城镇脱困解困4个重点群体专场,发放岗位宣传单25000份。五是开展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场次,全力搭建好高校毕业生和用工企业之间供需平台,精准对接致力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发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10000余份,累计共93家企业进行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09个。发放孵化基地运行费补贴22.479万元,惠及企业109家;新增庐山市金鹿科技创业园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9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99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888人,其中省内新增转移1759人。

2.多角度开展培训。一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引导企业用人观念和转变群众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与培训,加快自身发展。二是加强业务协作。围绕传统产业,结合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组织初创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三是坚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康养类培训,助推家政服务产业发展,为赋闲妇女提供就业新渠道。四是援助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让员工学习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职业技能,助推企业发展。截至当前,已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968人次(线上培训1465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938人次(康养培训749人次),创业培训910人次,企业职工培训120人次。

3.多措施助企发展。一是提高贷款额度、创新反担保模式。严格落实上级文件,将个贷提高到30万额度。加强与合作银行的沟通,创新担保模式,采取授信、互保和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担保,为企业融资开辟多种渠道。二是开展重点扶持行业创贷对接会,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召集企业,就创中心进行政策宣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现场办理创业贷款,尽最大努力援企纾困。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5亿元,其中个贷1.15亿元。三是严格落实各项失业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共发放失业保险710人912.8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80人28.8万元。四是严格落实一般性企业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工作,为19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28.29万元。

4.多方向鼓励就业。一是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利民政策,对有创业意愿的,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经申报、审核及公示后按文件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二是按照精细化、长效化要求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三是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对公益性岗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合理开发了社会治安协管、保洁保绿和森林防火等公益性岗位,真正发挥了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2022年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7人3.5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28680万元。

5.多层次安置渔民。一是精准宣传就创帮扶政策。组织乡镇基层单位、村组开展精准宣传,“不漏户不漏人”将就创帮扶政策发放到退捕渔民手中,共发放退捕渔民政策宣传册、岗位宣传单3500余份;二是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根据退捕渔民信息,通过基层人社平台对退捕渔民就业培训需求开展调查,按需开展高速艇驾驶员、康养类、创业电商等培训,共组织培训退捕渔民培训193人次,;三是将退捕渔民作为招聘活动重点服务对象,以招聘活动为载体,结合沿湖乡镇退捕渔民数量、性别年龄结构、文化技能水平和本市产业特点等,选择合适岗位进行推荐,共组织招聘6场,累计服务渔民4295人次;四是大力开发退捕渔民公益性岗位。结合沿湖乡镇在禁捕巡查、环卫保洁、河塘管护等方面的公益性岗位需求,合理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集中托底安置一批年龄较大、自主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共开发退捕渔民公益性岗位51个;五是支持退捕渔民自主创业。全力帮助渔民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真正帮助退捕渔民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共发放退捕渔民一次性创业补贴136.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人205万元。

三、提升服务,强化保障,兜牢底线保民生

1、强化扩面征缴。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9975 人,基金征缴687.54万元(基金),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0314人,基金征缴734.19万元(基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00%;企业职工(含退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180人,完成率113.61%;其中: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9195人,基金征缴955.95万元(基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686(就业)人,基金征缴366.58万元(基金),完成率128.3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821人,基金征缴180.50万元(基金),完成率105.97%。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总金额为2924.76万元。

2.落实缓缴政策。一是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2023年4月30日。截至11月,累计减免673家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65.43万元,593家参保企业失业保险费536.6万元。二是积极通过企业业务微信群向企业推送缓缴政策,通过市融媒体中心“大美庐山”APP,加强《江西省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有关政策》宣传,确保缓缴政策应知尽知。截至当前,共19家企业申请缓缴社保费用,涉及养老保险金额197.42万元,工伤3.12万元,失业4.55万元。

3.保障困难群体。根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有关要求,继续做好脱贫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工作,确保脱贫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政策在“十四五”期间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一是为全市8780名符合代缴条件的脱贫人员、城镇脱贫解困对象等群众代缴100元最低标准保费,2022年已代缴保费87.8万元,代缴率100%;二是对年满60周岁的4874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脱贫人员进行核查,确保到龄脱贫人员全面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到人员应保尽保、待遇应发尽发。

4.衔接新老农保。一是加强数据比对,结合疫苗接种数据,完善参保人员信息,对1023名核对存在或疑似存在老农保参保信息的对象通过手机短信“点对点”告知办理流程;二是组织镇村干部宣传新老农保衔接政策,不断提升群众对新老农保衔接工作的知晓率。简化办理流程,对确定身份但不在本地的对象采取“远程”办理模式,通过微信、短信确认并提供证件信息进行办理;三是将“老农保”信息分乡镇下发,组织93-99年担任村干部的同志逐户逐项比对核实参保人信息,做到姓名、身份证号、保险证“一一对应”;四是建立日报调度机制和督查机制,加强部门、镇、村沟通衔接。全市老农保参保人员已实现“清零”。

5.严格内控管理。一是规范岗位权限管理,防范和化解经办风险,维护基金安全,从岗位职责、风险防范、规范权限三个方面强化岗位权限管理,确保经办权限“岗位制衡、风险可控、分级负责、系统赋权”。二是建立稽核内控机制,定期对业务股室开展抽查监察,建立内控抽查台账。今年以来共开展内控业务检查10次,结合检查情况对各股室反馈了整改意见。

6.加强社保宣传。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一是通过“大美庐山”APP、“庐山发布”及各乡镇微信号宣传城居保提高基础养老金、城居保丧葬补助金、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新老农保衔接等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并定期发布未认证人员暂停发放养老金公告等信息;二是通过企业业务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惠企政策信息;三是结合“入企听诉”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深入企业宣讲社会保险政策。

7.强化资格认证。采用“互联网+认证”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认证,实现认证方式多样化、便捷化、规范化,有效防范养老金的冒领行为。重点推行“江西人社”APP、“赣服通”小程序等自助认证方式,利用大数据比对开展“静默认证”,对于高龄老人、病残人员或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实行预约上门认证。截至2022年10月,全市企业退休人员11985人,已完成认证人员11794人,认证率98.4%,机关事业退休人员3873人,已完成认证人员3846人,认证率99.3%,城乡居民退休人员30378人,已完成认证人员29612人,认证率97.5%。

8.开展数据核查。2022年部、省、市级12次下发的社会保险基金疑点数据共756条认真开展核查,建立疑点数据核查台账和问题数据整改佐证台账。目前已核查疑点数据756条,其中完结数据656条,余100条数据暂未完结处理。核查发现违规领取待遇8人,已(可)追回基金58684.24元。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人社厅于5月1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敦促退回违法违规领取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通告》,我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违规领取行为,并发动相关业务及稽核股室进行开展上户追缴行动,及时有效的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9.严格工伤认定。2022年共受理申报工伤案件40例,认定41例(其中3例为2021年受理),不予认定3例,外出开展工伤调查38次。

关口前移强化监管维护稳定促和谐

1、实行保障前置,加大化解查处力度。实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实施网格监管,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全面执行“首问负责制”。按照“人盯人、人盯项目”的要求,明确项目网格劳资专管员,进一步督促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在建监管83个,开通专户63个,累计发放人次52284人,金额36963.31万元。收缴保证金24笔385.56万元,保函23笔2410.6758万元,退还保证金64笔624.8225万元。开展《条例》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600多份,现场解答咨询35件,转办欠薪投诉3件。

2.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落实处罚制度。通过加大监管力度,使得全年欠薪案件数、欠薪涉案人数、欠薪金额数比上年度有所下降。截至目前:全市在建监管项目51个,开通专户13个,累计发放人次3400人,金额2956.45万元。收缴保证金现金13笔88.02万元,保函10笔1323.59万元,退还保证金22笔455.8336万元。根据冬季欠薪专项行动安排,对全市30个重点在建项目、16家大中型用工单位进行用工检查,对被检查单位提出对应整改要求。共受理各类欠薪投诉52起,办结43起,追回拖欠工资464万元。针对欠薪投诉共下达调查询问11家,责令整改9家,行政处罚4家,罚款16400元

3.加强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胆探索新时期新形势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规律,不断提高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水平。全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共接访217人/次,立案受理23件,涉及劳动者23人,不予受理5件。全年仲裁结案率为100%,其中调解成功率为82.35%,仲裁终结率84.62%,结案涉案金额共180.45万元。全年无举报投诉案件,无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越级上访、非法闹访、上街游行和网络炒作等扰乱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4.实施联合惩戒,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市监局建立了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信用庐山“信用中国”信息平台上及时推送诚信信息,对欠薪企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将信息及时录入劳动监察信息平台。

优化制度,强化服务,夯实基础聚人才

1、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3月底,完成了庐山市所属170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经上报九江市人社局核准,我市管理岗位设置核准数为1437个,其中:五级职员岗位28个;六级职员岗位143个;七级职员和八级职员岗位862个,其中七级职员岗位不超过431个;九级职员岗位404个。经初步审核全市共487人符合晋升职员岗位等级,其中符合六级管理岗位晋升五级职员2人,符合七级管理岗位晋升六级职员34人、符合八级管理岗位晋升七级职员101人、符合九级管理岗位晋升八级职员350人。

2.继续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一是做好2022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划招聘40人,实际招聘34人,并于9月份正式上班。二是做好2022年教师计划招聘34人,实际招聘33人,并于9月份正式上班。三是做好2022年度全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计划招聘113人,实际招聘101人,并于9月份正式上班。

3.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工作2022年庐山市“三支一扶”招募计划20人,其中支教4人、支农6人、扶贫(乡村振兴)6人、支医2人、林业1人就业平台1人。实际招募20人,并于10月份正式上班。

4.扎实做好开展引才工作。一是组织庐山市人民医院、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两家事业单位参加九江市人社局组织的“2022年度九江市事业单位“才汇九江”武汉专场招聘高层次人才”现场招聘会,此次计划招聘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才10人,其中庐山市人民医院9人、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1人,共有8人在网上报名应聘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岗位,经资格审查5人合格,经面试成功引进1名研究生二是引进在校大学生暑假来我市实习。根据市委、市政府与九江学院达成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20日,九江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许松涛、副院长郑孝庭等领导亲自送25名大二学生来我市人社局、财政局、总工会、温泉镇、横塘镇等单位实习,8月20日,顺利完成了时间为2个月的实习。

5.严格执行工资福利政策。一是根据赣办发(2022)4号文件,从2021年10月开始调整机关事业人员和离休干部基本工资,目前已全部审批完成。二是2022年元月开始调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同步规范绩效工资及离退休人员津贴标准,目前已全部完成此项工作。

六、勇于担当,强化落实,市局融合促发展

1、人事管理方面与市委组织部同步接管原庐山管理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人员档案,今后山上山下人员人事管理执行相同政策。

2、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将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权限划归市人社局规范管理,业务受理由牯岭镇参照其他乡镇执行,业务审核、审批由人社局相关机构负责。

3、社保工作方面。对山上社保业务参照一般乡镇设置权限,保留城居保受理权限,由牯岭镇负责承接,其余全部划转市人社局

二、下年度工作计划

1、进一步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继续加强援企稳岗工作,进一步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将稳岗补贴政策送到企业手里,尽最大努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继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带动就业创业规模。继续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就业创业支持效率。

2、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抓好工业园区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加强石材、羽绒等中小微企业扩面征缴力度。扎实做好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3、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督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加大社保经办风险点的排查和梳理,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重点防控。加强内部控制和两定机构监管,扎实开展待遇支付稽核和外伤调查,杜绝各项基金的不合理支出,保障基金运行安全。

4、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执法检查和举报、投诉案件查处,严厉打击恶意欠薪、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继续推进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建设领域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巩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预防和杜绝欠薪行为。

2022的征程已经划上圆满句号,2023的美好征程已经开启。人社部门将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做好“十四五”开局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按照“六稳“六保”要求,坚决打赢打好就业保障硬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人社各项事业更加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