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3-01-2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1144524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关于星子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3-01-21 00:00
字号: 〖大 小〗

关于星子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
报  告(书面)
(2013年1月18日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艳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向大会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区一带”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强县、强工兴城”发展战略,解放思想、齐心协力、积极开拓、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和谐的良好态势,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实力稳步攀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7亿元、26.3亿元、23.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33.2%、2.6%。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1.9:48:40.1调整为9.7:40.2:50.1。财政收入完成7.03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51.3%。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7.8万吨,油料产量1.1万吨,水产品总量3.08万吨,牲猪出栏9.6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049元,达到7533元,同比增长16%。全面完成40个新农村建设点“三清八改”和“三绿一处理”工作,惠及农户1478户;归宗集镇实现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十化”目标;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等四大工程;启动了蛟塘镇防洪工程,完成4座小(一)型、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16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39万亩。
   (三)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
   2012年,全县工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同比增长42.1%;利税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21.32%;主营业务收入达101.2亿元,突破亿元的企业达22家,其中思麦博、银星造船公司分别达21亿元和25亿元,圆满完成“三年决战工业100亿”目标。全年共引进工业项目49个,其中机器人产业园、旅游户外用品、环保自降解播磨制造等亿元以上项目8个。华康实业二期建成试产;风力发电二期建成并网发电;中盛陶瓷、宏祥釉料项目启动二期建设;明鑫服饰等28个项目顺利推进;新恒汽配、九江仪表机床等7个项目投产。全年投入4亿元,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工业园区土地征收1197亩,房屋征收16100平方米,平整预备用地464亩,园区建成面积达4200亩。完成园区主干道基础工程2.5公里及九星路、横八路硬化工程。成功申报全省第二批绿化提升试点园区。
   (四)旅游业成效显著,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012年继续实施“从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向旅游城市建设跨越”发展战略,旅游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东林大佛、东林古镇、庐山银河谷、天恒温泉等项目顺利推进。秀峰景区二期改造及观音桥、太乙村景区资源整合快速推进。温泉休闲旅游服务、摩崖石刻保护、特色农家乐等地方标准启动制定。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星子(庐山)文化旅游节、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34.3亿元,同比增长37.9%。商业贸易市场不断扩展,市场网络不断完善,全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19%。商贸物流、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五)引资争项成果明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项目72个,签约资金18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庐山古镇、庐山国际会展中心投资50亿元,庐山鄱阳湖欢乐园投资30亿元,机器人产业园投资10亿元,老年安享服务中心投资10亿元。建立了争资争项考评奖惩机制。全年争取到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科教文卫等项目163个,资金4.3亿元。争取到小额贷款2800万元。2012年,发改委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项目信息,有针对性上报项目,共向国家、省、市发改委申报七类88个项目,申报资金4.2亿元。国家发改委已审批下达计划资金项目21个,资金4072.67万元。中盛陶瓷、凌云电缆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神灵湖东货运码头列入全省重大产业调度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1亿元,同比增长33%。
   (六)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注重规划引领,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项目建设。2012年通过了省级文明城的验收和省级生态县的初步验收,获省级先进城称号。编制了《星子县旅游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启动了《星子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行政服务中心、迎宾大道等25个城建项目动工建设。完成了长虹港南段治理、斜川公园、桃源大道、文星路、文昌路、秀峰大道改造及迎春北路路基工程。加快推进峰德新区保障性住房、秀峰港整治工程。改建停车场8760平方米。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继续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校安工程”,新建、改造校舍面积26653平方米。县职业高中、中心幼儿园通过省政府第二轮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职业学校和省级示范幼儿园。人民医院住院部投入使用。完成改造县乡医疗用房。启动医保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完成2060套保障性住房工程。基本完成温泉镇庐山垅移民搬迁工程。金星砚荣获全国第八届产业博览会创作三等奖。博物馆、图书馆大楼基本完工。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24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33元,分别增长18.5 %、16.2%。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640元和2160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县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
   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经济增长方式总体比较粗放;市场化水平和开放度较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外向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城及中心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脆弱,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矛盾仍比较突出;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品牌产业。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201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及措施。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55.5亿元,增长14.1%;
   ——一、二、三产业比重为8.7:39.3:5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25%;
   ——旅游接待人数1500万人次,增长38.6%;
   ——旅游直接收入6.95亿元,增长30%;
   ——引进县外资金26.3亿元,增长10%;
   ——引进国外、境外资金5990万美元,增长10%;
   ——财政总收入8.5亿元,增长2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百万元以上)63.8亿元,增长3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农民人均纯收入8513元,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8%。
   为保障顺利完成2013年各项计划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文化品牌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化,着力打造核心景区和精品旅游路线,以“名山名湖名人”为载体,推动旅游业发展。一是完善重点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整合旅游资源,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二是大力开发文化旅游,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集人文旅游、休闲养生、生态观光、民风民俗特色于一体,打造庐山山南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制作统一旅游宣传口号和宣传记录片,延请旅游形象代言人;加大与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的合作力度;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加强主要客源地宣传推介;鼓励拓展客源市场。四是大力推进庐邑温泉、天恒温泉、曦龙温泉、东林古镇、东林大佛、庐山银河谷、中华百家姓民俗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加快秀峰、桃花源等传统景区改造;启动庐山古镇、庐山国际会展中心、庐山鄱阳湖欢乐园、庐湖岛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亿元以上。
   (二)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紧紧围绕“强工兴城”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5亿元,增长25%。一是夯实工业发展平台,优化功能布局,继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土地平整、道路、亮化、产业工人住房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的建设。二是提高招商质量,围绕体育用品、船舶制造、清洁能源、汽车配件、新型线缆等目前已经形成的五大产业集群,理清现有产业需要填补的产业链缺失环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三是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号召,积极引入生态工业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努力打造省级生态县。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千塘会战”工程,积极推进病险险水库除险加固和蛟塘镇防洪工程,启动松树湾圩血防工程、泽泉乡防洪工程、博阳河疏浚等项目,提高农业抗风险和防灾减灾能力。二是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确保实现粮食总产8万吨以上、生猪出栏11万头、家禽出笼180万羽、肉牛3000头、水产品3.1万吨。大力发展油茶、果业和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力争新增油茶1100亩、果园1500亩、苗木圃地2000亩。三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扶持天鹅湖大米、嘉鸿食品、中堂山庄、三米田山庄等龙头企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谋划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加快推进七尖幽兰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
   (四)以峰德新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步伐。
   以《星子县旅游城镇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导,做好做美旅游城镇为目标,重点抓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县城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峰德新区建设;完成鄱阳湖西大道一期、迎宾大道一期建设和秀峰港、长虹港、流泗港整治;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峰德新区保障性住房、城市路网等项目建设;启动老城区改造工程。二是集镇建设方面,完善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橱、改厕、改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以石材整治为契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和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规范花岗石开采加工,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2月始,至2015年6月止,对全县范围内矿山开采企业、石材加工企业和路边堆场进行整治。至2014年底,确保矿区石材开采实现一个采矿证一个开采主体,力争实现由一家企业规模化环保开采;规划建设一个新的石材加工园,从2015年元月开始,公路沿线所有石材加工企业一律入园;公路两侧荒料及成品堆场全部转移,沿线乱堆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环境面貌得到改观。
   (六)以保障民生为理念,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认真办好学前教育、抓好义务教育,做强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加快星子中学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大幼儿园专业教师储备力量。二是努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集新农合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管理、农村药品管理为一体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是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文化三下乡”活动,加强文化市场执法监督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是积极实施好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项目,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五是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预期新增就业人数24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六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为推动星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