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1-06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0151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庐山市城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1-06 16:09
字号: 〖大 小〗

2022年以来,庐山市城管局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强化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以来,庐山市城管局认真开展以环境卫生、占道经营、餐饮油烟治理、扬尘治理、建筑垃圾处置、公共市政设施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违法建设管控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提升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一)稳运行,环卫保洁质量不断提升

1.持续增加设施投入,垃圾收运处置效能不断提升。进一步强化我市环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环卫特种作业各类车辆现有共计166台,环卫车辆硬件设施增长68.6%;投入资金50余万元,更新二分类、三分类垃圾收纳箱体500余个;投入资金约12万余元,修复47座公厕破损设施100余处。今年1-11月份共处理生活垃圾41858.94吨,收集转运餐厨垃圾3412.979吨;收运处置建筑及大件垃圾约4174.4吨;建筑垃圾2672.4吨;清理垃圾死角200余处。

2.加快环卫项目落地,切实推进环卫迈上新台阶。一是建成庐山市城区垃圾二级中转站,新增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完善了配套设施,于9月份正式交付环卫服务公司使用。二是稳妥落实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着力解决偷倒堆放乱象。立项新建一条固废处理线(预留装修垃圾接口),年处理建筑和装修垃圾10万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构建完备的建筑垃圾消纳及资源化利用体系,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申报2023年政府专项债,正在筹备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3.强化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推进我市垃圾分类进程。目前我局已在惠民小区、庐阳小区重点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小区内设置太阳能供电感应亭(垃圾四分类箱)、垃圾兑换积分亭等硬件设备;加大庐山市社会面宣传力度,制作张贴了垃圾分类宣传广告牌;先后组织了垃圾分类进学校、进社区、入户等宣传活动;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印发了庐山市级垃圾分类工作部门责任清单,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中。

(二)严管理,市容管控支撑不断强化

1.规范市容市貌秩序,维护良好市容环境。我局综合执法大队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种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巡查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主次干道等区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占道挖掘等管控效果明显。1-12月份共劝离流动商贩15000余人次,纠正占道经营10300余处,纠正沿街晾晒衣物、被褥280余起,清理条幅420余条,清理破损的公益宣传横幅、广告牌200余处,清除各类小广告、办证号码7100余处,排查整改存在安全隐患户外广告设施39处,受理门楣店招报备审批173起;强化马路市场管理,组织流动摊贩代表召开座谈会,开展流动摊贩液化气罐安全检查和登记,加大主次干道流动商贩巡查管控,截至目前,大队执法人员累计劝离占道经营摊贩800余人次。

2.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建立油烟治理台账。我局综合执法大队积极开展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规模以上餐饮商户(不含小型餐饮、早餐店)开展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油烟净化器运行使用情况以及清洗消杀情况,并指导商户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定期清洗保养,规范制作清洗台账。对未安装油烟净化器以及不符合整治要求的餐饮业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及要求。今年共计检查餐饮商户200余家,指导40处商户清洗油烟净化设施,督促31家新开业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取缔商户夜间露天烧烤12处,劝离烧烤类流动摊贩200余人次。当前累计督促商户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68家,规模以上餐饮商户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100%,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油烟扰民等问题。

3.强化道路运输扬尘管控,净化城区道路环境。我局进一步加强城区范围内道路运输扬尘管控,严查车辆违法带泥上路、泼洒等现象,采取日巡夜查、开展整治行动等方式,加大对渣土运输车辆整治力度,高标准查处渣土散装、流体物料运输未覆盖及物料遗撒、滴漏等污染违法行为。同时严把源头关口,一是主动上门,要求在建工地建立冲洗池(冲洗平台),并对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车辆必须除泥、冲洗干净,确保车容整洁后方可驶出工地;二是与庐山市内6家渣土公司签订《渣土运输承诺书》,强化渣土运输公司的自我管理。截至目前,执法大队共查处运输未覆盖、遗撒、带泥上路案件13起,结案13起,结案率100%。

4.规范城区静态交通秩序,治理车辆乱停乱放。一是加大城区人行道车辆乱停乱放巡查整治力度。对人行道上机动车辆违停行为,坚持警示教育和贴单处罚相结合,共计劝导人行道违停机动车320余辆,贴单处理违停小汽车48起。二是加强共享电动车企业监管。我局多次召集本地四家共享电动车企业(美团、哈啰、喵走、蜜果)开展座谈会,规范共享电动车停放,以每家500辆为上限严控车辆投放量,按相关规定要求共享电动车上牌并配备智能安全头盔,当前,喵走、美团、蜜果、哈啰均按要求完成共计2000辆电动车的上牌并配齐安全头盔。

5、着力推进拆墙透绿,打造精美宜居新庐山。为贯彻落实九江市拆墙透绿有关要求,我局全力推动该项工作。经前期摸排共统计90处围墙,其中,需拆除围墙31处,需改建通透式围栏18处。今年我市共拆除各类围墙22处,长度2158.32米,拆除面积超4000平方米。针对不同围墙点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改建文化墙约700平方米,改建通透式围栏5处,长度约400米,并实施绿化提升;正在改建透式围栏2处,长度约335米;规划建设两片篮球场及附属设施,面积约1000平方米;规划建设文博中心1处,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他增绿补绿约1.5万平方米。

6.严格两违建房管控,积极开展拆违行动。一是摸清城区违建底数,完善工作台账。我局控违办对城区内自2011年以来的违建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城区存量违建统计台账、违建日常巡查台账、违建拆除统计台账等,并进一步强化对拆违现场照片、视频等资料的整理和存档。二是开展常态化巡查,依法拆除违法建设。控违办安排执法队员早中晚不间断巡查,1-12月份开展“两违”巡查6000余人次,共计拆除违建27处,拆除面积约1600平方米,特别是对白鹿大道理赔中心钢构棚、文博中心违建寺庙、东篱公园违规建筑的拆除管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组织集中拆违行动时请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并在市电视台、城管发布、尚庐山、微庐山、大江网等媒体平台上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报道达50次以上使市民群众充分了解两违管控相关政策,有效震慑了违建行为。四是成立两违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在市政府安排部署下成立了庐山市建成区违建治理工作专班,专班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并下达相关法律文书,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当事人自行整改,再由控违办依法强制拆除。

7.及时处理群众投诉,提升群众满意度。我局建立健全群众投诉反应机制,执法大队安排专人负责协调投诉案件,严格规范投诉处置操作流程,及时安排人员赶赴现场处理,落实跟进并及时回复。今年累计处理油烟污染、噪声扰民、占道经营、环境整治、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群众投诉130余起,处理违建投诉40余起,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

(三)精管护,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稳步推进园林市场化,打造宜居宜游庐山形象。一是抓好园林绿化常规养护。按照每月工作计划开展日常浇水、施肥、除虫、修剪枝叶、清死树、除杂草等苗木养护工作。今年共计修剪苗木、草地200余万平方米;对辖区苗木全面施肥2次,用肥7吨;对公园、广场植物打药防治60余次;对行道树修枝、整形4700余棵,扶直因大风、交通事故造成歪倒的树木133棵,清理被大风刮落刮段枝叶38车;处理群众反应的树枝遮挡窗户和社区存在安全隐患的死树等问题24起。二是开展春日护笋专项行动。3月起,我局组织4支队伍共12人从早5:30至晚11:30实行早晚轮班,在东篱公园原始山竹林中不间断巡逻,并在竹林各地醒目位置设置告示牌,严禁偷挖笋行为,保护竹林资源。三是定期维护流泗港河道卫生。注重河港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东篱公园、星湖公园流泗港段周边及港内进行垃圾清理,安排2名专人巡查。今年共清除枯枝死木等垃圾32车,用工140余人次。四是做好行道树补植和裸土复绿。3月份以来,在上京路补植行道树樟树15棵,对行政服务中心旁裸土复绿375平方米,投入资金4.265万元;5月对上京路东篱公园北面进行拆墙透绿改造提升,投入4.64万元对600平方米围墙进行绿化改造;为迎接省运会及深化创建工作,全面摸排统计城区主次干道黄土裸露情况,主动对接住建局接管鄱阳湖中大道两侧绿化管养,立项开展主次干道绿化补栽补种行动并已。五是积极申报“四创”。今年以来,我局成功申报庐山市人民检察院为“江西省园林式单位”、帝景御园小区和星御国际小区为“江西省园林式居住区”、七夕公园为“江西省文明公园”。六是积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各公园港泗增放防溺水设备救生圈19,救生绳26,竹杆26及警示牌5个。

2.有序推进路灯市场化,整体提升路灯亮化水平。一是做好路灯照明日常维护。按照“夜晚巡查白天维修”的工作模式,精准掌握全市照明亮化基本情况,及时解决处理故障问题。今年来及时修复市民电话反映故障社区路灯60余盏,修复路灯400余盏,更换电线、电缆600余米,更换控制箱8台。二是规范管理,逐步开展故障线路清零。针对全市主次干道路灯线路故障进行摸底,切实制定故障修复计划,确保故障线路清零,目前主次干道路灯故障线路修复已纳入庐山市中心城区市政绿化环境品质提升项目,预计2023年1月修复完成。三是有序推进路灯市场化。我局积极准备路灯管护市场化工作,通过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形成《庐山市市区路灯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方案》,并于10月12日完成招标,11月19日完成合同签订,我市路灯管护市场化维护工作正式落地。目前市场化公司已补充、更换南大道中华灯罩300余个,迎宾大道、秀峰大道路灯维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3.精细管护市政公共设施,全力保障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市政设施日常巡查管护机制,重点强化窨井盖、道路隔离护栏、人行道、路灯等设施日常巡查,及时修复各类破损市政设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一是持续开展城区道路市政破损排查整改。今年累计修复主次干道破损人行道250余处、盲道约210块,修复破损沥青路面160处,修复破损护栏850余节。此外,为进一步加强预防和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城区各主干道护栏进行升级,累计安装护栏防撞条150余条、爆闪灯2000余套,白鹿大道安装防撞柱130余根。二是开展城区窨井盖设施集中排查和整治。累计维修破损井盖90余处;城区范围内开展窨井盖专项排查,并对全市2380余个井盖加装防坠网,为居民、车辆安全岀行提供安全保障。此外,针对部分餐饮商户油污堵塞下水道的问题,我局主动担当,协调住建、环卫、商家和专业下水道疏通公司,做好疏通清理工作,处理重点疑难问题6起。三是开展公园公共设施专项整改行动。今年以来,我局对七夕公园、星湖公园等各项破损公共设施包含安全护栏、木长廊、坐垫、破损路面、石板凳等进行大面积集中修复。其中修理东篱公园损坏木吊桥1座,投入资金约4万元;东篱公园、星湖公园流泗港两岸新增和翻新防溺水警示牌10块,公园环境及功能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差距。一是流动摊贩治理反弹性强,我市农贸市场容纳不够,集散配套场地难以落实,流动摊贩疏导力度不足;二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环卫保洁工作不平衡,环卫公司化服务偏向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环卫保洁则偏弱;三是特种行业经营加重了城市执法管理的压力,以白鹿大道为代表的汽修行业以及文昌路为代表的建材加工门店等特种行业占道经营问题难以根除。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补短板、强功能、保民生,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力开展市容整治,造优美整洁环境。坚持市容市貌管理常态化,探索流动摊贩集散疏导机制持续加强校园、农贸市场、公园广场、城区出入口等薄弱区域占道经营及马路市场治理;强化对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加大对建筑工地车辆出场冲洗、未密闭运输、泼洒等监管力度;加强共享电车运营监管坚持严管重罚,大力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摆乱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加强餐饮油烟、露天焚烧、露天烧烤等污染防治排查;强化背街小巷环卫保洁质量及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好考核机制导向作用,提升环卫保洁质量。

(二)加强违法建设治理,遏制违建势头蔓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市两违工作部署要求,联合属地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盯零增量目标,坚决拆除存量违法建筑,杜绝新增违法建设,做到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制住违建抢建歪风。

(三)常态开展市政排查,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加强对道路、护栏、井盖、路灯等市政设施巡查,做到及时排查、快速修复,确保市政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健全园林考核机制,加强园林监管与安全巡查;做好背街小巷亮化及老旧路灯设施改造工作,消除亮化死角。

(四)坚持民生关切优先,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一是争取年底前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并逐步实现资源化利用;二是进一步拓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建设项目,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落实垃圾分拣、餐厨处理系统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终端设施;三是全面完善公厕设施功能,结合当前中铁十五局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将城区星湖公园、玉帘南路、人民大会堂、渊明广场等公厕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全面开展公厕破损设施修复,并在年内至少完成2座以上公厕的排污系统改造升级;四是有序推进公园广场功能品质整体提升,立项开展七夕公园、秀峰湿地公园、休闲广场、名都广场等公园广场综合维修改造,提升公园广场品质;五是全面开展绿化补栽补种,以项目化形式推动主次街道绿化提升,对城区主次干道行道树、绿化带等绿化设施进行补栽补种,开展树围整治和黄土裸露地复绿。

                            2022年12月29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